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2022-04-08 20:49:18
标签: 历史 情感 苏轼 文化 杂谈

苏轼系列已经写完,今天开始所有文章重新修订一遍,再细细赏析:

农历1036年12月19日,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这里位于乐山以北,岷江流域,是个鱼米充足的宜居之地。

父亲苏洵,生于书香之家、名门之后。母亲程氏,眉山当地贵族之女,德才兼备。在苏轼之前,夫妻二人生了几个孩子,只留下一女,其余均夭折。苏轼出生三年后,他们又生下一子苏辙。

苏洵喜欢游山玩水,长年在外宦游。也许正因为他坐车特别多,在给两个儿子取名时,都联想到了马车。他在《名二子说》中写到:“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意思就是,轼作为马车前面那一根横木,虽不是车的重要部分,却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曹刿论战》中有“登轼而望之”,而望与瞻同义,苏轼的字就是子瞻。辙是车轮留下的印子,车轮怎么走,留下的车辙就是什么,所以苏辙字子由。

从给儿子取名就能看出,苏洵知识渊博,并非等闲之辈。《三字经》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此后著书立说,大器晚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十岁之前,父亲游学在外,主要由母亲教他读书认字。她教育孩子重名节气概,不苟且随俗。据宋史苏东坡传记及苏辙为他母亲写的长碑文记载,程氏教孩子们读《后汉书》《范滂传》,正直忠良的范滂成为苏轼的榜样。另据苏轼本人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记载的两则故事,是母亲教育他们仁爱宽厚、不取非分之财,令他终身难忘。

童年的苏轼与小他两岁的弟弟形影不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他们在一个道观中上学,接受道士张士简的启蒙教育,由于苏轼记忆力与理解力都超乎常人,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一众小伙伴中很是突出。

等苏轼再大一些,兄弟二人由父亲苏洵亲自教导,他们都聪颖过人,很早就显露才华,深得父亲喜爱。而父亲丰富的学识和阅历,也让兄弟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

由于父母教育有方,家风优良,苏轼与弟弟苏辙和睦相处,朝夕相伴,感情非常深厚。他们虽不是富贵之家,却也衣食无虞,夫妻子女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后来苏轼姐姐出嫁遭遇不幸,给苏家生活蒙上了阴影。原本嫁到母亲娘家那边,可以亲上加亲,没想到被种种虐待,无奈接回家中居住,还是很快去世了。苏轼全家十分难过,从此与程氏那边亲戚再无往来了。

总体而言,苏轼、苏辙在家乡的生活宁静快乐,情感丰足,为他们走好后面的人生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