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春捂”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当春天来临时,随着气温变暖,体内产热逐渐减少,代谢也随之变化,强调春捂,正是为了使人在体内热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袭,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究竟应该捂到什么时候,则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
早春虽然气温升高,但常是乍暖还寒,因此,总让人感到寒气透骨,沉重凝冷,使人感到比严冬还难受。因此,人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多“捂一捂”,尤其对于手、脸等容易遭受冷空气袭击的部位。此外,睡眠时被子应盖得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宜。平时应多参加各种室内外健身活动,不宜久坐不动。医院专家为大家防病支招儿:合理饮食、居室通风、加强锻炼是防病三大法宝。
因春天万物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故稍不留心就容易生病。这时除了仍须保持穿暖少脱之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护好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老人,尤其是头发稀疏者,不宜过早摘下帽子、围巾。因为整个冬天都受着帽子温馨护着的头颈,已经习惯于这种环境,若在乍暖还寒的气温下,突然远离帽子,就容易遭受风寒头痛、感冒伤风。若在早春疏于保护,颈椎病、肩周炎等就会乘虚而入,尤其是已有颈椎增生的中老年人,若在春寒时长久暴露于寒湿中,常导致局部肿胀,颈椎病的症状加重。一些老年人在早春时颈部疼痛、僵硬不适、头昏、肩重、手麻、乏力等,正是源于颈部疏于保护之故。
早春容易使人大意的是一双脚的保暖和保干。一些人常早早地换上春装,穿上凉鞋,早春的寒气与湿气也悄悄地乘虚而入,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透骨骼、关节,尤其是裸露的脚趾与踝、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酸胀不适,走路酸痛,下肢沉重、乏力、关节僵直等。(安徽萧县人民医院
程立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