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述《孙子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

(2005-06-02 22:18:53)
分类: 论文系列

综述《孙子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

 

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下面转回正题,让我简要综述《孙子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

孙子兵法原文中关于未战先胜的内容有哪些?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如果我们把“未战先胜”理解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在全篇各处对这个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孙子是说:一定要在交战前,选择、创造、具备胜利的条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两个同档次的商店或餐馆,一个设在高收入居民区,另一个设在低收入居民区。如果这两个商店或餐馆是高级档次,谁具备胜利的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又如: 两种同类产品,一个是生产工艺落后、不节能环保,另一个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它们投入同一个市场。市场对这类产品的标准规范或政策有利于落后产品的应用。这两种产品之间的竞争,谁胜谁负也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里的“先胜”是指在战争之前就使自己具备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一是要知彼知己。孙子高度重视彼己双方优劣强弱这一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深刻指出在战争指导上,关键是“知彼知己”,才能“百 战不殆”。知彼知己不仅要从战略高度上了解和把握“五事”、“七计” ,而且要了解了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对双方不断变化着的各种具体情况。这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这部兵书的精髓所在。《孙子》所以强调知彼知己,目的是为了先胜。

二是进行“庙算”。 翻翻古书,所谓“庙算”就是中国古时候凡国家遇及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设于明堂,是一种分析形势,制定战略的仪式。《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 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战略概念。孙子认识到,是不是很好地进行战前的战略分析,直接影响到战争胜负。因此,要根据掌握的敌我双方的情况,立足于已有的物质条件和战争潜力,从道、天、地、将、法 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形势,对军事行动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估计,制定预案,作出决策.

综上,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孙子兵法》中“未战而先胜”的思想内容说的就是:在还没有打仗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存自己不要被对方打败。在此基础上谋划怎样战胜对方。 “先为不可胜”的战略可包含相互关联的三层重要思想,一是使敌人不可能战胜自己;二是造成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三是能否战胜敌人取决多种因素,而不被战胜这一条是自己能够把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4-04-1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