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目前为县级市,由防城港代管。历史上,东兴及防城都属隋代已设立的钦州,清后期因边境局势防城县设立,东兴是防城县辖地。1957年,防城县析出辖地置十万山僮(壮)族瑶族自治县,县治设在东兴,次年改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并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以后东兴与防城多次合并分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力发展边贸情况下成为县级市。

中越边贸,过去主要是通过广西凭祥或云南河口两处口岸,这两处都有铁路线,而东兴这里主要依靠公路,不过却后来居上,从主观感受来说商业更加繁荣一些。

在口岸不远处,有处繁华的小街巷,巷口上写着侨批路,地图上称建设街。街两边都是售卖各种商品的店铺,以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产品为主。这条街标明侨批路,因为街上有处东兴侨批馆,一栋老建筑。

侨批,是指海外亲属寄回家乡的汇款,一般附有家书。因为下南洋的广东福建人数量庞大,据称只潮汕地区就有250万华侨,福建还有200多万,其国内亲属很多要依靠海外汇款来维持生计,因此出现了经营华侨汇款和信件的一个特别行业--侨批业,此行业主要分布于广东(包括海南)和福建,上海和广西也有部分业务。1941年,日军占领南洋,过去的侨批通道被阻断,使上百万侨眷生活陷入绝境,潮汕人发现可以通过东兴这个特殊位置联络起国外及国内的侨批通路,被称为东兴汇路,从东南亚各国进入东兴,然后绕到广东北部最后进入潮汕地区,有些还到福建,总路程3000多公里,由专人秘密携带分段运送。侨批馆中展示了一些侨批。

建设街是一条弯曲的街巷,另一端是北仑河边,一座界碑在河岸上。这是一座2001年立的界碑,另有一座清朝时的老界碑在不远处,已是历史文物。

东兴城区不断向外扩展,新的街道也比较宽,街上有很多商铺。在疫情出现之前,东兴的越南游比较红火,很多旅行社在组织这种旅行团,从海南、北海等地发团,经东兴进入越南芒街,主要游览点是下龙湾与河内。

东兴总体上是一座新城,但也有几处老建筑,比如在路上就看到一座古庙,很有岭南特色。还有一座陈公馆,也在不远处。

陈公馆,是民国时期粤军将领陈济棠的居所。陈济棠是东兴马路镇人,客家,清末入广东陆军小学,辛亥后任粤军军官,先后跟随邓铿、李济深而成为粤军师长。北伐时期受命留守广东,在1929—1936年期间主政广东,人称“南天王”,是地方实力派。1936年,陈济棠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但手下掌握军权的余汉谋等则在利诱下投蒋,被视为王牌的广东空军也大部分北飞离去,陈济棠只得宣布下野前往香港,广东的“独立王国”也就到此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