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向西北(51)--哈达铺

标签: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邮政代办所义和昌”药铺兰渝铁路 |
分类: 旅行游记 |
哈达铺镇,现在属于宕(tan)昌县,这里有2017年开通运营的兰渝铁路的一个火车站,因此变得交通方便。我这次就是乘兰渝铁路上的火车从岷县到达哈达铺。


哈达铺是宕昌县的一个大镇,很繁华,类似一个小县城,镇中有一条老街,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古建风貌,当然很多都是经整修过的。


哈达铺在党史中是一个出名的地方,1935年9月,走出草地并突破腊子口的中央红军来到这里,在一处邮政所中获得的大公报上获得陕北有红军武装及根据地的信息,决定进军陕北,由此才有了落脚地及以后的发展根基。1年以后,红四方面军及红二方面军也先后到过哈达铺,这里有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等五处旧址,都在这条老街及附近。


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曾几次想建立根据地,当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都未能实现,一个原因是有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还有一个原因是缺乏群众基础,加上通过的很多地方多是民族地区,人口及物质生产也难以长期提供一个上万人的军队供给,所以沿途一直难以站稳脚跟。而刘志丹、谢子长等从1929年开始就在陕北地区建立起武装,以后建立起照金、南梁为中心的根据地,并逐渐扩展到十多个县的农村,主力部队有5000多人,因此这里就成为经过一年艰苦长征的中央红军的最佳落脚点。按历史记载,当时的五位中央常委应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而张闻天为负责人。


哈达铺是宕昌县的一个大镇,很繁华,类似一个小县城,镇中有一条老街,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古建风貌,当然很多都是经整修过的。


哈达铺在党史中是一个出名的地方,1935年9月,走出草地并突破腊子口的中央红军来到这里,在一处邮政所中获得的大公报上获得陕北有红军武装及根据地的信息,决定进军陕北,由此才有了落脚地及以后的发展根基。1年以后,红四方面军及红二方面军也先后到过哈达铺,这里有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等五处旧址,都在这条老街及附近。


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曾几次想建立根据地,当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都未能实现,一个原因是有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还有一个原因是缺乏群众基础,加上通过的很多地方多是民族地区,人口及物质生产也难以长期提供一个上万人的军队供给,所以沿途一直难以站稳脚跟。而刘志丹、谢子长等从1929年开始就在陕北地区建立起武装,以后建立起照金、南梁为中心的根据地,并逐渐扩展到十多个县的农村,主力部队有5000多人,因此这里就成为经过一年艰苦长征的中央红军的最佳落脚点。按历史记载,当时的五位中央常委应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而张闻天为负责人。
前一篇:秋向西北(49)--过冶力关
后一篇:秋向西北(52)--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