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末,知道了肇庆有一种漂亮的涉禽--水雉,天气很热,还常有暴雨,就没能去。今年,趁还没盛夏,跑去广西拍鸟,回程就顺便去肇庆看看,希望能找得到。先去了网上介绍最多的永安镇江溪村,从蒲草村下公交,走了1公里多才到村中,但村民说已没有了,告知不远的沙浦还有。又转回蒲草村再乘公交到永安镇,沿西江走了很远才找到渡口乘船到沙浦,但在周围转了一圈,只看到鱼塘,并没有看到水雉栖息的芡实塘,很失望,只得返回,这时从公交司机处才得知沙浦大桥桥头附近有几片芡实塘,乘车返程时确实看到五六片塘,但这里交通不方便,有车才好。去年,几位鸟友说肇庆新港附近有水雉,就从新港路口转车去新港,但修路,公交车只到半程,剩下还有几公里的路,公交司机告知是在正在修建的轻轨高架附近。来来回回转了几处地方,已从早晨到了下午,天气也从多云变为大雨,大雨间隙中才找到芡实塘,并看到几只水雉在觅食。
水雉,属鸻形目,也被称为雉鸻,因姿态优美,被誉为“凌波仙子”。水雉夏羽,头、颏、喉和前颈为白色,后颈金黄色,枕黑色,往两侧延伸成一条黑线,沿颈侧而下与胸部黑色相连,将前颈白色和后颈金黄色截然分开。背、肩棕褐色,具紫色光泽。腰、尾上覆羽和尾黑色。
水雉属于热带鸟,冬季一般在东南亚等热带地区,4月底前后部分飞到中国南方繁殖,零散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睡莲、荷花、百合、莲、菱角等水生植物生长的池塘中,有些甚至能飞到更北的黄河流域。
水雉,有特别的习性,“一妻多夫”。雌性与雄性交配后,产下的蛋由雄性孵化,然后会再与其他雄性交配。水雉,步履轻盈,可在水生植物叶片上奔走和停息,“如履平地”,孵蛋也在上面(来的有些早,并没见到孵蛋的)。水雉,也擅长游泳和潜水,但这次也没有看到。
水雉,虽然可以在很多水生植物池塘中觅食繁殖,但似乎更喜欢芡实。芡(qian,当地人读qi)实,也称鸡头米、鸡头莲,一种睡莲科水生植物,长有很大的椭圆型叶片,果实可以食用或药用,广东人常用来做粥或煲汤,是一种传统食品。一般认为,因为芡实的叶片布满锐刺,可以妨碍蛇、鼠、龟类的活动,利于保护鸟蛋及雏鸟,所以肇庆永安镇的大片芡实塘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五六年前都曾发现上千只水雉,成为最大的水雉繁殖地。
但因为芡实的市场价格较低,当地村民已大规模开挖成鱼塘,水雉因此也失去了很多繁殖地,当然数量也就大幅减少。这里是永宁村边的两片芡实塘,就在路边,约有10只水雉,但一般只在距离40米以外的地方觅食,只有几只有时会稍近,但我的长焦使用“超解像变焦”也才能勉强拍到,画质因此就差很多。而且是在雨中打伞拍摄,光线较差,快门速度也上不去,无法拍飞版。拍了一个多小时,也能勉强做出几张动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