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日食是在日落时分,要看日食需要一个视野开阔能看到地平线的地点,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带只能到远离城市的原野中,但在傍晚又难找到车再回城中找地方过夜,是个两难的选择。最后在地图上发现3个地方很好,睢阳、淮阳和舞钢,睢阳、淮阳都有水面较大的护城河,舞钢则有水库,都在城边,找视野好的观察点和在城中找旅馆都不再是难事,就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14日已到达鹿邑,天气很好,当晚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也认为天气适合观看日食,信心更足。15日上午专门再上网去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中国天气网( http://www.weather.com.cn/ ),漯河、商丘都是多云,只有周口是晴天,以为这就是天气实况,就更加强了信心,乘车去周口旁边的淮阳。路上就感到了不妙,车越靠近淮阳,天上的云就越多,接近市区时已难以看到蓝天,心都凉了,后悔来淮阳的决定,也气愤天气网的误导。来到车站,感到北边云层较薄一些,在地图上查到北边有太康县,遂临时决定去太康,但车出城只到城北边就不走了,因为乘客太少,需要路边等客,一直等到2点也不肯发车,我则心急如焚,这样到太康时肯定日食已开始,还要花时间找适合的地点,时间已不允许,而这里的天空在北风劲吹下大块的乌云已散开,只剩西南一角还有云层,就决定不去太康了,下车到淮阳的护城湖边找地方,赌运气。
沿湖走到城北的画卦台边,据说这里是太昊伏羲氏画八卦的地方,原建筑已被毁,一看都是重建不久。
这里外地人不多,基本都是当地人在祭拜,香火很旺。
淮阳是古城,虽然6500年前伏羲氏定都和5000年前神农氏炎帝建都始称陈的说法尚不能称为史实,但3000多年前周武王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而建陈国筑陈城则被很多文史专家认可,被认为是陈姓及衍生姓氏(如胡、田、袁、涂、元、车、苟、米等)的发源地。春秋中期陈国归附楚,后再被楚吞并,战国时楚国郢都被秦攻破,楚曾迁都于陈,把这里作为楚国都城(也有人认为宛丘在信阳北的楚王城),淮阳也就被称为“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西汉初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建淮阳国,后来唐宋几个朝代也称陈州,曾被历代文人吟咏,包公陈州放粮也是指这里。
古城淮阳过去一直有城墙,现在则已不见踪影,不知是否也是因为不方便游击战而被拆除,但古城外护城河(湖)的水面仍很大,波光粼粼,本应很有些景致,但在冬季寒风中已是肃杀一片。
寒风中等待日食的来临,太阳在云边时隐时现,飞行器穿过天空还留下一条条线状白云。
北风吹,云层本应向南漂移,但不知为何却向北走,眼看太阳被厚重的黑云遮盖而见不到真面目,心情低落到与寒冬的温度相同,只能在心中高喊:“老天啊,你为何不开眼?!!!”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