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在海南岛西北角海边,属乐东县,是个曾经名闻遐迩而现在几乎被忘却的地方。要去莺歌海,一般要经过黄流镇,因为位于交通主干道上,这里俨然就是个内地小县城模样。
去莺歌海镇的车就在丁字路口上,十几公里只要1.5元,便宜,当然不会是豪华客车,也不是中巴,这种车大城市的人未必见过。
收钱的大姐就站在“篷车”的外面,乘客多时外面还要站几个人,有时还要挂满物品。我去时不敢这样站,回来时因车内已坐满只得尝试了一下,似乎并非想象的那样危险,而且便于观赏一路风景,只是无法拿相机照下来。
因交通不便,莺歌海只是个小镇,也就是较大的渔村而已,院中常放置着捕鱼的工具。
几百米就能走到海边,这里是个很小的鱼码头,捕捞的杂货在沙滩上铺开分拣。
种类很杂,混在一起,需要分类拣出才能去出售。
岸边能看到不远处的海面上有小渔船在捕捞。
虽然有了现代灯塔设施,但不妨碍渔民新建神庙。
莺歌海闻名是因为盐,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盐场。虽然海南岛地处热带降雨量很大,但西海岸雨水明显少于东岸,特别是西南角这里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较高,非常适合晒盐。

这里是3000多平方公里的大片海湾滩涂,只有一条狭窄水道连通大海,太阳的暴晒使海水含盐量很高,古代就有人在此晒盐,自然条件优越但交通不便而一直难有发展。1958年前后,5000多名军人转业到此建设,很快建成中国最大的盐场,也成为海南重要的工业企业和税收大户,海南最早建设的三亚到石禄(昌江县)铁路就有支线连通到此,主要目的就是莺歌海的盐和石禄的铁矿。
这些年这里的发展相对较慢,制盐成本较高造成盐产量下降,在海南也是欠发达和被忘却的地方了。我乘中巴车从黄流经九所去三亚,正是学校放学的时间,这里的孩子要靠三轮车或挂在“篷车”外回家,这样的“校车”让人很有感触。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