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美籍华人黄仁宇在1976年写就的著名历史著作,屡次被名家提及,但一直无缘拜读,几个月前偶然在书摊发现,就顺手搞到一本。
因天天忙于上班,业余时间都被“发作的网瘾”占用,只在每周二因停电而不便上网时才读一两章,所以几个月才读完。这确实是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书,与几十年来读的大陆产历史书如此不同,更与最近几年盛行的“国学”史观基本相悖,使人开阔眼界。
《万历十五年》,原为英文版,名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原意“无关紧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从制度上探讨了明朝衰落及灭亡的原因,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进行反省,而不是像“国学”那样简单归结为奸臣当道、昏君无能。全书只有七章,从万历皇帝、内阁首辅谈到科举制度、文官系统、社会组织、军队建制等当时社会的很多方面,尤其对海瑞、戚继光、李贽、张居正的人生悲剧的解读特别出彩,有独到见解。
书中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这里只摘出后面的一段:“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是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终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当然,“国学家”们看了会很不高兴,但为何要让他们高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传统文化这样告诉我们的。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 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
因天天忙于上班,业余时间都被“发作的网瘾”占用,只在每周二因停电而不便上网时才读一两章,所以几个月才读完。这确实是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书,与几十年来读的大陆产历史书如此不同,更与最近几年盛行的“国学”史观基本相悖,使人开阔眼界。
《万历十五年》,原为英文版,名为“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原意“无关紧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从制度上探讨了明朝衰落及灭亡的原因,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进行反省,而不是像“国学”那样简单归结为奸臣当道、昏君无能。全书只有七章,从万历皇帝、内阁首辅谈到科举制度、文官系统、社会组织、军队建制等当时社会的很多方面,尤其对海瑞、戚继光、李贽、张居正的人生悲剧的解读特别出彩,有独到见解。
书中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这里只摘出后面的一段:“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是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终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当然,“国学家”们看了会很不高兴,但为何要让他们高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传统文化这样告诉我们的。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