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海尔

(2006-09-25 16:34:58)
我曾在青岛海尔工作不到一年,因不堪忍受所谓"负激励"而离开.
作为学习电子技术的却要求去学习锅炉管道,当然只能被指责,处处不对,动则得咎,最好是装傻.上级的目的就是找下级的问题,找不到问题说明领导水平不行,上级要当众把下级骂个狗血喷头,下级要求锻炼这种承受力.规定每个下属单位每个月必须有人被批评(罚款),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下岗指标等等.的这种粗暴管理方式根本就相当于美国二三十年代的水平,根本不能与现代的领导者是协调者的理念相提并论.这种管理只能应用于技术简单的产品,因为会压制人的创造力。
青岛海尔是典型的政府工程,是政府树立的国企旗帜,政府把一些企业划归青岛海尔管理,从青岛市的企业扩大到全国,许多产品根本不是在青岛生产,而是其他一些城市的国企,如合肥、杭州等。
当然,青岛海尔也有许多优势。青岛海尔管理严格,这是许多国企不具备的,一般的国企往往纪律散漫。青岛海尔多数人在生产一线,吃闲饭的人少,一般的国企往往三分之一在一线。青岛海尔很注意企业形象,很会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很会迎合上级领导的口味,权力集中无明显内耗,特别是张瑞敏没有出现经济问题保持了领导的延续性。这种管理方式的企业,兴衰系于一人,如果领导者出了问题或决策失误,企业将瞬间垮掉。
青岛海尔作为如此产值的大企业,且保持近20年的辉煌,所有产品皆依靠学他人的技术,没有一项产品可作为行业领导者,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就是这种管理方式的必然。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
上一篇:
下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