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院士怎么能骗大家十多年?

(2025-08-07 14:52:12)
    假院士怎么能骗大家十多年?

自称水泊梁山阮小七传人的阮少平“院士”最近有了麻烦,因为他的“院士”头衔被打了引号——原来是假的。

记者日前查遍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各类院士名单,均查无此人!这个“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属妥妥的造假。骗子的招数并不高明,谎言其实也根本经不起推敲。用不着专门机构,一名记者一台电脑,足以。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十年间竟无人深究。要说在改革开放前,人不好查证,可以理解,21世纪都过了四分之一了,一个手机包打听的时代,还不明就里,岂能说得过去?一位学校领导一语道破天机:“能请到院士是学校实力的象征”。于是,这造就了一个非常荒诞而现实的场面,假院士越是抛头露面胡说八道,各处以假为真进行宣传,骗子反而更安全了。这也就不难理解,随着事件陆续曝光后,一些受骗学校选择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报道,而非公开警示。一切都是为了脸面。

古人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也就是说,最高明的人隐藏在朝廷中,次一等的隐藏在市井中;再次一等的隐藏在荒野。如果把这个定理再扩展一下,那就是大骗在朝,中骗在市井,小骗子就在你身边吧。

也许于天朝人迷信权威有关,越是名气大的越容易被大家接受。这个叫阮少平的家伙,就抓住了大家的这个心理,把自己包装成最高成就的中科院院士,招摇撞骗竟然那么多年,获得了不知道多少利益啊!按说在如今咨询如此发达的时代,个人信息在网上随便一查就能够查个明白,可诡异的也就在这里,假院士阮少平竟然骗了公众十多年,谁知道他到底怎么做到的那?那些请他的单位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去查查他的身份?实在是说不通啊!

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常荒诞而现实的场面,“阮少平院士”越是抛头露面,越是胡说八道,就越能迷惑人心,越能让自己安全。在长时间的行骗过程中,他已经获得了更多的“名望”和实质上的好处。无论是以讲座获得丰厚回报,还是直接为医院、酒商或社会组织站台捞取酬金,都会让他欲罢不能。

骗局背后,监管的失守也令人忧心。阮少平以“民族品牌健康总顾问”等虚假身份为酒企站台、为医院“指导”,甚至借虚构的“阮顺堂”炒作中医药概念。这些涉嫌虚假宣传、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行为,竟一路畅通,监管的滞后与缺位暴露无遗。假院士倒了,这不该是结束,而是反思的开始。当“头衔崇拜”的遮羞布被彻底撕开,我们必须直面根源:能否摒弃对符号的盲目追逐?能否重建一个以真实为本、以诚信为基的社会?答案,或许就藏在我们每一次对真相的坚持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