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轩主在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那个年代,批评过去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记得那个时候,整个社会都在批判过去的教育,把读书人教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不关心民众的疾苦,只希望自己升官发财。
前几天和朋友在一起闲聊,说起现在的中小学生,朋友说,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根本就分不清地里种的到底是小麦还是韭菜,轩主不由得想到,这不是和过去的酸秀才一样了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啦!将来他们这一代人长大后,将如何生活?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把这些学生教育成这个样子吗?
正好这些天看书,读到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科.培根关于学习的论述,摘录如下:
学习不能是唯一的目的,它本身也算不上智慧,知识不运用于行动便只是苍白无力的学术虚荣而已。投入过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是懒惰,将学到的知识过多地用于装饰是虚伪,全凭书本上的教条下决断是学究气......手工业者讨厌学问,头脑简单之人敬仰学问,而真正有智慧之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教你如何运用,而需要一种脱离它、超越它、由观察得出的智慧。
以轩主之愚见,如今咱们的教育最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的如醉如痴。可这些知识到底如何运用,却少有涉猎一个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毕业,到底学了多少知识?恐怕说不清楚,反正不少吧,可这些所谓的知识,除了用于考试向上一级学校晋级之外,到底有多少能够运用于生活之中?恐怕没有没有多少吧?按照培根的说法,那就是咱们培养的学生知识挺多,可智慧却缺缺!这大概也是咱们创新能力不如其他国家的根源所在吧?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这便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已经提出了快20年了,可我们的教育到底有多大的改观?什么时候才能够让老一辈科学家放心?这一切都需要教育来承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