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实举报,老师能做什么?
128条举报,仅7起基本属实:莫让不实举报困扰老师
西南某基层教育局提供的台账显示,今年1至8月,该局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经调查,仅7起举报基本属实。其余不属实的举报中,不乏恶意举报行为。比如,今年4月,当地一名学生犯错被老师批评后,拨打市民服务热线举报相关教师“体罚殴打学生”“用棍棒打学生的手”“辱骂女生”,经核查均不属实。但“即便失实,举报者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举报是家长、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监督学校教学行为的途径之一,但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由于成本小、门槛低、渠道广,少数学生或家长随意举报老师的情况逐渐多发、频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回复、应对各种举报。一些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和责任感因此降低,在工作中变得消极。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总在强调举报学校教师是家长、学生的权力,但是教师的权力又体现在什么地方?难道不管家长学生是否是正常监督,还是恶意举报,学校教师只能被动应对?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这些无聊的举报吗?法律上还有诬陷罪这个说法那,难道对那些恶意举报教师的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吗?长此以往,教师只能当受气包,职业自豪感怎么会有?对于教育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今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那是硬气的很,只有有人举报那就查个底儿掉,哪怕最后发现学校教师啥问题也没有,顶多就是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他行业上级都是护着下级,可教育却相反,总帮助别人找自己人的麻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受访对象认为,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就亟须改变老师被举报所困、动辄得咎的状况。可惜的是,尊师重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口号而已,没有落到实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成为相互对立的关系啦!也不知道谁会从中受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