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家之康德

(2024-05-31 14:40:40)
    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家之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说康德是德国哲学家,其实有些牵强。因为在康德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现在的德国。那个时代,德国还没有统一,是许多独立小国的联盟,他大体属于普鲁士这个这个国家吧。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让康德被世人彻底记住。
     康德和腓特烈一样,是启蒙运动的崇拜者,而且始终依靠着理性。他和卢梭一样,是浪漫主义运动一份子,致力于调和理性与情感、哲学与宗教、道德与反叛。他承受了父母虔信教派的沐浴,却跨向沃尔夫的理性主义。他全神贯注于哲学的异端,却投向《爱弥儿》中的“沙夫亚牧师信仰的自由”。他继承了洛克、莱布尼茨、伯克莱和休谟的神秘心理学,而试图用它救济休谟的科学和伏尔泰的宗教,他自己过着资产阶级的规律生活,而且为法国的革命欢呼、孤独地处在东普鲁士,他对那个时代的乙炔精神思想有彻底了解而且加以归纳总结。
      1740年康德进入柯尼希山大学,1755年接受博士学位,同时取得在大学讲课的资格,不过属于“无薪讲师”。什么是无薪讲师?就是没有固定薪水,报酬是学生决定给付学费多少的讲师。这个还真的挺奇怪的,那个年代欧洲大学还有这样的职务?如果放在现在,大学老师的报酬由学生决定,那大学老师还能剩下几个?康德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度过了朝不保夕的15年!身后那么大名气的康德,青年时代过得可不咋地!从一处漂泊到另外一处,从不奢望结婚,直到59岁时从来没有拥有过属于自己的家。
      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康德,与哲学家相去甚远,与科学家倒是属于一个阵营。他的处女作品《活力测定考》是讨论在运动中物体是否被动量来决定的问题。7年后他写了一片论文,讲地球每天的自转是否因为潮汐的涨落而改变。同一年出版了《地球衰老史》。1755年,康德的论文《自然通史与天体论》出版,康德提出了他的“星云史”。
      一直到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出版,才奠定了他伟大哲学家的地位。“批判”不仅仅是分析和解说,也是判断,正如它的希腊字源Kritik(判断)。康德打算描述感觉、知觉、观念和理性,并给它们适当的范围和审判权。还有,他希望指出理性给我们知识,不必依据任何确定的经验,就如我们知道6乘6等于36,或者一个结果必须有一个原因。这些是“纯粹理性”的例子----一种先天的知识,也即一种无需经验证实的知识。“先天原则的知识能力可以称为纯理性,其可能性与范围的一般考察(构成)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相信这种考察包括一切形而上学的问题,而且他深信在这个批判里“所有形而上学问题虽未获致解决,但可说至少解决的钥匙已经找到”。
      1788年,《实践理性批判》出版。每个人(康德认为)具有一种良知和责任感,有遵从道德法则的意识。这种道德意识时长与我们的本能欲望冲突,但是我们认为比起快乐的追求,它是一种更高的因素,不是经验的产物,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构造的一部分范畴一样,它是赋予各种民族的心灵的裁判所。它是绝对的,它无条件的命令我们,没有例外或赦免,为自己的理由行使权利,它是以自我为目的,而不是获取快乐或奖赏或一些其他幸福的手段,它的命令是无上的。“无上命令”,康德的另类语音。
      1790年,《判断力批判》出版。判断的能力是“包含于普遍思考事项的一般能力”。它是一种对象、观念或者阶级内的事件、原则或律法的活动。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是德国哲学革命的旗手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以他的批判性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完成古典法哲学向现代法哲学转变和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同时,康德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以及私法和公法等法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法哲学思想,对于后代法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矛盾的结合,具有鲜明的二元论特征。他的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方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具有深刻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