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缺少了爆竹声,年的味道淡了许多
爆竹声中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诗,形象的描绘出过年的景象。这还是在一千年前的时候,咱们的先民们就把爆竹当成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了。历史课本上说,火药是咱们的四大发明之一。和西方把火药当成杀人利器不同,咱们的老祖宗方面出来火药之后,最大的用处就是制成了烟花爆竹,到了喜庆的时候,把烟花爆竹那么一放,大家皆大喜欢。春节是天朝最重要的节日,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少了爆竹?
小时候物资匮乏,玩具啥的就别想啦,买不起,小伙伴们只能利用手头有的东西来玩儿啦。比如不冷的时候,一群孩子把鞋子脱掉,每人的一只鞋子搭成一个小堆,自己拿着另外一只鞋,在十几米的地方瞄准看扔,看谁扔的准,这叫“打老鸹窝”。另外弹球儿、捉迷藏等也是经常玩儿的。那个年代大家最盼望着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的时候能够吃到肉,有时候还有新衣服、新鞋子穿,最高兴的莫过于放鞭炮啦。不管家里日子过的好坏,过年吃饺子前必须要拉鞭滴,也就是放一挂鞭炮。家里有小孩子的,需要多买些鞭炮,有的还要买些二踢脚,不过二踢脚这样的大炮仗孩子很少能拿出来放的,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是大人才放。晚饭后是孩子们的黄金时候,大家凑在一起游戏玩耍,比赛放炮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谁的炮仗响声大,谁就高兴的了不得,而败了的只能垂头丧气,暗暗埋怨父母买的炮仗不行,比不过其他的小盆友,明年一定要争气,把别人打败才行。
一晃的功夫,童年早已经远去。昔日的孩童,如今已经满头白发,颇有些日薄西山之感。而如今各地都在限制燃放炮仗,再过些年的话,孩子们就不知道鞭炮是干什么用的啦!也许只能去非遗项目才知道过年要放鞭炮吧?也许非遗项目还是宇宙第一大国也就是棒子国申请的吧?毕竟许多咱们老祖宗的东西,都成了棒子国的不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