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主读历史之伦理学
(2023-12-16 14:39:57)
在西方,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伦理学的本质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或者说,伦理学是以人类的道德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伦理学要解决的问题既多又复杂,但基本问题只有一个——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
在天朝,过去并没有伦理学这个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人生道德、伦理的内容,特别是君君臣臣、孝悌之道等。古代天朝,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数时间是儒家文化占据着统治地位,除了先秦时代有过百家争鸣之外,从汉朝开始儒家就成为主流。儒家讲究“忠、孝”,从小开始,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忠于君,孝于父母。可以说忠孝文化一直支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正因为有了忠和孝,封建社会才会如此稳固的在天朝存在了那么多年。中华文明存续数千年一直没有中断,儒家文化功不可没。
有一利就有一弊,儒家文化稳固了中华传统,同时也扼杀了中国其他学说的发展,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直到二十世纪封建社会消亡,天朝哲学就没有出现过什么新亮点,可以说儒家文化桎梏了天朝哲学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西方社会的伦理学,在天朝只能成为鸡肋。天朝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的伦理道德都需要围绕着这个而展开。在封建社会,你讲个人利益有用吗?古代一直在宣扬“君叫臣死臣得死,父叫子亡子要亡”,如果你不听这个,那你就是“离经叛道”,是大逆不道滴。
如此看来,天朝古代的伦理学属于一种从上向下的压制,这就是天朝独有的道德体系。天朝的伦理学是从属于儒家道德体系的,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