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3-11-23 13:55:34)课后延时服务争议背后:解决了“三点半之困”,为何还不令人满意
近年来,在双职工家庭增加及教育减负呼声的双重叠加之下,为解决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三点半之困”,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
同时,也有些家长表示了不满意。他们认为,相比初中和高中学生作业多,小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待的时间长,效果不大,应该加大孩子户外运动量,还给孩子更多自由时间。
课后延时服务,怎么说那,如果从教师的角度看,属于强加给教师的一项工作。本来一天上课作业啥的就挺累人的了,老师想着放学后好好的歇歇吧。可延时服务任务一来,得,一切泡汤啦!而对于那些家里也有孩子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自己的孩子不能管啦,要管学校的孩子。延时服务虽然说是为了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可许多家长并不买账,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吗?
有的地方需要家长缴纳一点费用,经济好的地区政府能够拿出一点资金,给老师发一些补贴。可家长却不这样想,凭什么让我缴费?学校不就是干这个的吗?他们宁愿花费多几倍的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觉得去补习班才能够学到真的东西,而延时服务却啥用处也没有,就是老师想赚钱。树林中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啊。
教育部那些肉食者们,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得多,隔三差五的就出台一些政策,反正也不用他们自己去干,让属下的学校和老师去干就行啦!典型的“当官儿的动动嘴,当兵的跑断腿”啊!上行下效,上面有了什么政策,下边的只能拼命的执行啦。本来说的是自愿,可到了地方管你什么自愿不自愿,一刀切吧!哪怕是多好的事情,也有人不愿意不是?人家家里有闲人管孩子,参加什么延时服务?可架不住地方执行政策认真,必须达到多少百分比才行,达不到学校老师都挨批,这真的是“何苦来哉”!弄得天怒人怨的,有意思吗?
教育本来就属于全社会的事情,现在想把教育问题都揽到学校老师的身上,学校老师的肩膀承担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