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为什么陷入“冷门”?
种种行为令人心寒,甚至被传清华就是“清除中华”
说到清华在高招会上没人搭理,有些人肯定会认为是清华要求太高,人固有自知之明所以不闻不问,因为问了也白问。
但其实,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清华的很多行为都让人比较心寒。
每当到了高校招生季节,作为天朝最有名的两所高校,清华北大那都是高高在上滴,完全是一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姿态。也难怪清北那么有底气,毕竟那是天朝高校的天花板啊!一个县级高中,如果有考生考上了清北,绝对能够吹一年滴!各省的高考状元们,也大多数选择这两所大学,名声在外啊。
可今年情况仿佛发生了改变,清华大学对学子的吸引力好像下降了不少,而国防七子却被更多的学子青睐,高分考生弃清北、选国防七子的现象大范围出现,让清华北大也慌了手脚。
咱们不妨从清华的最早来源上看看,为什么会被大家吐槽为“花国家的钱,为美国培养人才”。
清华大学,最原始的原型其实是在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下“庚子赔款”不足的时候,清朝和美国“协商”出来的一个“游美学务处”旗下的“游美肄业馆”,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其用途和“中国十诫”一样“从精神与知识上支配中国”。之后,改名为清华学堂,再后来,相继改名为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最终改名为现在的清华大学。清华建校至今已经百余年了,应该已经不是以往的“留美预备学校”了,但至于其“留美”传统是否得以保留,就是个疑问了。
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没有?清华的原身,就是大清国和美国协商出来的“留美肄业馆”,就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人家开卷就说清楚啦,清华就是为留美搞的预备学校!而如今清华大学毕业生那么多人选择去美国,而不是在国内参加建设,这大概也是一种“不忘初心”吧?可惜的是作者初心,和天朝无关。
结合前些天清华一个院长说的,爱国主义不需要教育。也许你看了他的经历就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啦!他在1992年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学博士学位,并曾担任过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院长。此外,在2008年,他还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人之一。可以想见,一个接受过美式教育,而且还被美国媒体表扬过的人,如果他带着一些奉承西方的小动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每年经费最多的大学,却培养不出多少爱国的人才,难怪会被大家唾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