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主读历史之欧洲帝王名号
读欧洲古代历史,许多时候被他们国王、帝王的名号弄的稀里糊涂的。咱们天朝的帝王名号,讲究一个独特,另外还有避讳,就是帝王的名字中已有的字,别人是不能用的,如果你用了,那就是大罪。可欧洲的国王名字却不同,不少国王的称号都一样,比如理查一世、二世,亨利一世、二世,亚历山大一世、二世等等。而罗马教皇更是要多达十几世的,这就把人弄迷糊啦,这都是谁跟谁啊?怎么都叫一样的名字啊!不熟悉的人还真的难以分辨。
为什么同一个称呼的君主,有些具有血缘关系,有些却没有呢?同一个称号为什么会在不同的帝国出现呢?
这里首先需要谈到的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就是避讳问题。中国人取名字尤其避讳和君主以及父辈们有重名的现象,譬如君主或父辈的名字中有“贤”这个字了,那么后代取名字时就不能用这个字。历史上有很多因为名字和君主重复而改名避讳的事情,譬如李世民在位期间“世”字是严格禁止使用的,所以“民部”改称为“户部”,连观世音都改名为观音。
而在欧洲地区则没有这种避讳,所以欧洲历史上重名的现象很平常,譬如伊丽莎白一世的全名为“伊丽莎白·都铎”,而伊丽莎白二世的全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由于欧洲地区取名习惯名在前,姓在后,所以两个人就重名了,都叫伊丽莎白,但她们的姓氏是不同的,而且没有血缘关系。
由于欧洲人取名字的时候并不讲究避讳,所以重名的现象很严重。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西方人取名时喜欢取那些带有特殊含义或彰显荣誉感的名字,譬如亚历山大、亨利、路易、乔治、彼得、查理、约翰或者爱德华,这些名字中在历史上都有非常出名的君主,所以西方人在取名时会故意取重名以表示崇拜。但这也常常导致一个叫亨利的国王,往往是多个国家的君主,而亨利一世和后来的亨利二世,乃至于三世、四世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西方君主往往是用名字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再加上重名现象严重,所以就出现了有好几个亨利,好几个爱德华,好几个亚历山大的情况。而西方历史学家也是用数字来区分他们,譬如亨利一世,二世,三世……不过这里却是因为翻译问题造成的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