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世界历史上的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从古代开始就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直到上个世纪从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这才有了固定的家园。
 
   
而在世界历史上,还有一个民族比犹太人更悲惨,那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吉普赛人”,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没有自己的国度,而选择在世界各地流浪,成为著名的“流浪民族”。和咱们天朝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的是,一千多年的时间,这个民族还没有消失,还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而继续流浪着。
 
   
 吉卜赛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从英语埃及人(Egyptian)一词演变而来的,这是英国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他们的传统称呼。这是由于15世纪时欧洲人对于流浪到他们那里的异乡人不太了解,误以为他们来自埃及,所以就称他们为“埃及人”,慢慢就变成“吉卜赛人”了。吉卜赛人自称罗姆人(Rom),这个名字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赛人国际组织——罗姆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Internation
Rom)就使用了罗姆人一词,而且如今正得到国际的承认和尊重。不过由于习惯和传统的称谓,多数仍称他们为吉卜赛人。
   
  欧洲各国对吉普赛人的起源有分歧,因而各国赋予了吉普赛人不同的称呼。法国人称他们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茨冈人或希腊人;英国人则认为他们来自埃及(Egypt),故称之为“吉普赛人”。因英国和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吉普赛人”这个称呼被广为流传。
但在吉普赛人眼里,“吉普赛”这个名字有歧视意义,他们更愿意自称“罗姆人”。现代学家的主流观点认为,吉普赛人是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及周围的土著民族。在很多欧洲人眼里,吉普赛人是一个四处流浪、受教育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经常从事违法活动的“次等民族”,因此备受歧视。历史上不断上演着“驱逐-流浪-再被驱逐-再流浪”的循环。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在历史上也遭受了歧视和迫害,纳粹德国曾将罗姆人和犹太人一样关进集中营进行屠杀,有许多人对罗姆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罗姆人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贩子。
     
吉普赛人四海为家。据说,有300—600万古普赛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家圆,生活与那永上止境的道路一起不断向前延伸。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坐着颠簸的大篷车;而乡下的吉普赛人干脆把衣物和孩子背在背上,步行前进。他们的理想是充分享受漫步的自由勺快乐,在无尽的星光下安然入梦。
   吉普赛人在外迁过程中,严格恪守民族传统,抗拒外来文化渗透,刻意与当地主流社会保持距离。但在宗教信仰上,因吉普赛人到达欧洲后,刚好是基督教占绝对统治时期的中世纪,为了防止宗教迫害,他们随时转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到某一地就选择当地主流的宗教信仰。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流浪文化,漫无目的地从一地流浪到另一地,选择从事占卜、卖艺等投资少的职业。在欧洲居民的眼中,他们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吉普赛人虽然没有建立国家,但他们一直保持着以家庭和族群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抗拒外来文化的渗透。
吉普赛人在误解中成为了欧洲各国的公敌,承受了诸多指控,从事着占卜等迷信活动,甚至有些把偷盗作为职业。在欧洲人的眼中,他们是泼皮无赖、行为不轨、无业游民的代名词。
欧洲颁布了一系列严苛政策来限制他们。15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下令驱逐所有境内的吉普赛人,违者格杀勿论。英国出台《1530年埃及法案》,要求吉普赛人在16天内离开英国。类似的迫害条例和法令在16、17世纪层出不穷。面对着欧洲迫害,少数的吉普赛人开始变得暴力。18世纪,极少数吉普赛人在德意志成立了强盗组织。由于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吉普赛人适应不上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使得被歧视的程度继续加深。20世纪60年代,法国就规定吉普赛人外出必须随身携带通行证。
欧盟期望用十年的时间,让吉普赛人融入现代社会。但大多数吉普赛人依然自成一体,不理会社会上的各种限制,计划败给了他们的传统。现在分布欧洲各地的罗姆人聚集区俨然像是个“国中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