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在岛屿读书》而想到的
(2023-02-12 14:26:24)
看《我在岛屿读书》而想到的
江苏卫视的文化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现在已经是第二季了,虽然没有像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那么火爆,可还是获得了不少的好评。当然了,在如今这个时代说读书,必然不可能吸引那么多的观众,毕竟现在还也多少人有时间去读书那?现在是文化快餐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谁还有兴趣去拿着一本书去读啊。有调查说咱们中国人每年每人读书量,可怜的几本吧,对于不少人来说,阅读仿佛成了奢侈品啦。
轩主车小时候开始,上学和读书就一直伴随着轩主成长,直到现在,阅读从来没有离开过。每天要不看看书,好像都睡不着觉一样。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书,认识字之后发现什么书都要翻翻。记得那个时候家里有一本三国演义,破破烂烂的样子,头尾都没有了,中间也有缺页。这好像是我看的第一部小说吧?当然那个时候不能叫阅读,只不过是认识字后念念书而已,就是记住了关云长手持青龙偃月刀,和谁大战多少个回合;张翼德拿着丈八蛇矛,大喝一声“谁来与我大战三百合”这些东西,充其量是看看热闹吧。家里还有一本《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剧本,也看了好多次。那个时候每家必备的书是毛泽东选集,谁家都有的。不过年纪小看不明白。爷爷和村里另外几个被管制的经常在一起学习毛选,有时候在旁边听他们读,也记住了一些。后来在学校老师留的作业用“如果....就”造句,想起了毛泽东选集中的一句话“如果苏联红军不出兵东北,日本就不投降”,老师告诉我说,毛主席说的肯定没有错,可现在苏联已经变成修正主义了,所以不能再说他们啦,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真正开始读书是上大学之后。大学有挺大的图书馆,当然了,从农村出去的孩子觉得挺大,实际也不见得就大。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每个人有一个借阅小说的借书证,有同学不看小说,我就用他们的借书证来借书,最多的时候用四五个借书证,一次能够借阅好几本书。为了看书方便,个子小的我把教室中的座位调到了最后一排的最边上,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对于我正合适,没有干扰。那个时候看的书大多数是国外的名著,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的不少作者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好像那个时候看国内作者的书少一些,也许那个时候国内的文学还没有爆发吧,好的作品少一些。
后来工作了,自己也买书来读。而阅读兴趣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对于历史、哲学和文学类的作品越来越喜欢,其他的书看的少了,直到现在还是一样,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一样吸引着我。
曾经买过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看了他的再看其他人的,总觉得没有他写的好。最近在看美国作者威尔.格兰特的《文明的故事》,长篇巨制式的,也是历史类图书,不过是另外一种编排方式。当然了,西方作者的重心在西方,东方只不过是一带而过,没有办法,不可能完全客观吧。
我在岛屿读书节目,几位重量级作家仿佛就在你身边,和你娓娓道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读书。要兴趣的朋友不妨找出来慢慢的看看,说不定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你没有意识到的东西那!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