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式创收,地方政府的懒政选择
(2022-08-29 14:34:23)
罚款式创收,地方政府的懒政选择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并称为“三乱”,由此产生的一些新闻事件屡见报端。以罚代管、逐利执法、过度处罚等问题也饱受社会诟病。
8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坚决避免乱罚款,严格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严格禁止以罚款数额进行排名或者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罚没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是指执法、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违章者实施经济罚款的款项、没收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款。
数据显示,近年来多地罚没收入呈明显增长趋势。2022年7月,各城市陆续公布2021年的预算执行情况。有媒体统计了全国300余个地级市的罚没收入。其中,有111个地级市公布了罚没收入数据。
在公布数据的111个地级市中,2021年有80个城市罚没收入呈上升态势,占比超过72%。其中,有15个城市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如四川乐山增长155%,江西南昌增长151%。
前几天,夫妻俩卖20元芹菜被罚6万6,看上去有点天方夜谭的故事,在现实当中上演。并且,这不是个案,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发现,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五十多起处罚中,超过五万元的有二十一起,而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
看了统计吃瓜群众明白了吧,卖芹菜把罚6.6万,在榆林不是简单的个例,而是人家的一贯做法,一年中就有五十多起那!其中超过5万的就有21起之多!试问还有什么比这个来钱快?一句话的事儿,钱就到手啦!不仅仅自己单位的业绩好,政府财政也同时得利啊,怪不得老话说“要想发,穷人身上刮!”一个普通小老百姓,拿什么和行政机关抗衡?花钱买个平安吧!要不是现在网络发达,被曝光后惹来万众唾骂,人家现在还在偷着数钱那!
2021年4月,《半月谈》报道,北方某山区县一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1亿多元,但令人吃惊的是,当地交通违章罚款一年竟“创收”了3000多万元,撑起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看了这样的报道就能够知道,为什么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了吧?地方政府就指望着这个那!没有了罚款创收,日子过不下去啊!自己创业那多费劲,哪里有罚款来的舒服?派几个人去收钱就行啦,简直是“无本万利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