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造丙午年“浙”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标签:
浙江省造丙午年“浙” |
分类: 文玩收藏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以产生了实物货币。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货币的形成与发展是从自然货币逐渐转换成人工铸币最终转换成机器铸币的过程,形制上从杂乱无章逐渐转换成比较统一的各类规范钱币。
大清铜币铸造工艺精细,收藏价值极高,因存世量极为稀少,导致价格一路狂飙。当代钱币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大清铜币为最大乐事,偶有新版式发现,则欣喜若狂。清代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户部大清铜币为最,在收藏界广受追捧。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各区域实力型买家介入大清铜币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大清铜币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
http://s6/mw690/0019j8CVzy7mOLqbfznb5&690
http://s16/mw690/0019j8CVzy7mOLpN5tZff&690
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
清代在铸币上的一个历史文化,及具有的文化收藏价值了解起。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因为与传统的圆形方孔不同,中间无孔,故称为铜板。其中也有极具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钱币--大清铜币户部中心浙当制钱二十文,大清铜币户部中心浙当制钱二十文(尤为稀少)。
此枚大清铜币正面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心有一小字“浙”,珠圈外下缘镌币值“当制钱二十文”,左右铸有干支纪年“丙午”,字体端庄秀丽,挺拔俊秀;背面铸有蟠龙图,上铸“光绪年造”。神龙纹路依旧,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威风凛凛。此枚钱币包浆浑厚自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做工精致,艺术观赏性强,为近代钱币精品,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