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文:古僰人的最后消亡地

(2012-10-25 01:26:10)
标签:

杂谈

http://s8/mw690/3eccfb73xccd163a0d047&690

宜宾兴文属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它的出名首先是因为石海。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有一种叫做兴文式喀斯特地貌,与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溶峰丛景观组成了中国西部喀斯特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兴文这一带的岩层大多为石灰岩,在长年风雨水流的侵蚀下,在地表形成的是千姿百态的石林,在地下形成的是纵横交错的溶洞,所以这里又被称为石海洞乡。兴文石海景区里还是有几处看点的。一是地下溶洞天泉洞,它的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分为四层且层层相通,溶洞中还有一处天光漏洞,虽然灯光布置没能把溶洞里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但足以让人震撼的。走出溶洞,紧接的是巨大的天坑,又名大漏斗,呈椭圆形气势恢宏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也是僰人最后的消亡地,苗、僰文化是兴文浓郁而厚重的文化魂灵。僰字是人字头上布满荆棘,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古老的部族勇于挑战艰难,还是容易遭遇命运的不测。僰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已消失500余年,但兴文石海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僰人的遗物遗迹,平蛮碑、悬棺铜鼓、僰寨城墙等遗物遗迹,赛神节上僰人遗风遗俗的重新演绎,吸引着人们对僰人兴亡历史的无穷追思。据史料记载,天泉洞在先秦时期就曾是已神秘消亡的古僰人栖居地。在洞内有个大厅叫“穹庐广厦”传说在明朝剿杀僰人的战斗中,僰人首领哈大王率军路过附近的梅子坳,得知卧虎岭下有这个大洞窟,即带领数千人马入洞埋伏。待追赶的官兵翻坳下到沟底,哈大王率部出奇兵,一举消灭了追兵。现在穹庐广厦前面的一块磐石据说就是当年哈大王的点将台。另外,过来夫妻峰不远,还有一块山壁上,孤孤单单地遗存着几句僰人悬棺。站在陡立的峭壁之下翘首凝视,一个个挂于数十米高的悬棺映入眼帘时,多少有些惊叹僰人在工程技术上的智慧了。悬棺作为一个消亡民族的历史见证,成了一部被历史的风霜冻僵了的民族史。

就像印第安玛雅人消失在自己的辉煌之中一样,僰人把一个千古之谜留在了一座座悬崖之上。一个存在了几千年,而且还有过自己国家的民族,怎么能够说消失就消失了呢?那么,“生以山居,死当山葬”的古僰侯国的后裔僰人到底去了哪里?是灭绝了,还是被其他民族同化了?或者说,他本身就是其他民族的一个分支?

关于僰人的来历,至少有两种说法:有研究者认为,僰人的后裔现在在大小凉山分布着,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彝族。系古彝语,指光亮之意;是指祭奠、祈祷的意思;僰侯,就是祭奠或供奉不明神光僰侯最早来自于一个典故,后来成了人名,之后人名变地名,再后来变国名,最后来变国名为祖先名,凉山彝族中的僰侯嫡系后裔至今依然称姓为博火博合,即僰侯。 但更为常见的说法是,僰人和百越民族是近亲,他们从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逐步迁徙到宜宾的珙县、兴文地区的。百越民族在古代被称为濮人,后来因越国强大,统一了众多的濮人部属,被称为百越,或将其原始称呼相连仍叫濮越。据民俗学家研究,濮人和僰人同属一个这民族,濮和僰在发音的语源上是一致的。加上历史上也认为僰就是濮人,甚至把悬棺葬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分布,作为文化联系的证据。

僰人立国很早,早在春秋、秦、汉时,僰人就活跃在川南一带,后来逐渐成为川南少数民族中威震一方的强者。据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叙州府》所论,在殷商时候僰人就定居在四川的东南部,因随周武王伐纣有功,将领被封为僰侯,建燹侯国。《通典》记载说,南溪,故僰侯国;《史记》说:今益州南戎,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载:犍为郡僰道,应劭注故僰侯国也’”;《元和郡县志》:禹贡梁州之域,古僰侯国也 《珙县志》云: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为僰国。那时,古僰国地域宽广,处于川、滇、黔三省的交汇地区,即现在的四川南部、云南的东北部、贵州的西北部一带。这些地方山高林密、谷深滩险,僰人活得算是逍遥自在。

到了明朝,僰人势力日益壮大,统治者极为震恐,便改变以往“以夷治夷”办法,推行“改土归流”新政策,由中央派官吏“流官”来对这些地区进行统治。而僰人灭亡却是从明朝开始,从明洪武到嘉靖不到两百年间,明王朝11次对僰人进行残酷的伐戮。据载,四川命官汪浩诱杀了僰人270个寨主,点燃了积怨已久的导火线,僰人在反亦死、不反亦亡的两难境地下揭竿而起。明朝廷第十二次对僰人进剿,也是最后一次进剿,是在万历元年。这是大厦将倾前的辉煌期——张居正任宰相。当时,活动在凌霄城、九丝山一带的僰人反明斗争十分高涨。明万历元年三月,十四万官兵云集叙州宣誓完备,浩浩荡荡开进僰人聚居地,征剿总人口仅二万余的僰人;五月初,明军到达凌霄城外,镇守四川总兵刘显拨兵数万团团围攻;七月克下凌霄城后,策划攻打九丝城;九月,刘显令敢死队为前导,趁夜色雾雨为掩护攀援而上,乘其不备破九丝城而入。明军前锋引燃大火,九丝城城中一时火焰冲天,僰人拼死抵抗,其精锐部队全部战死。僰人四散逃命,为了不受明军凌辱,有的跳岩自杀,强悍勇敢的僰民族以明军血洗九丝城而悲壮消亡。

这是僰人的前世,至于今生,有传说僰人后裔未绝融入了当地苗族;有传说是回到了大凉山,至今直系后裔依然存在。这只有等待专家来考证了。无论是辉煌还是伤痛,古僰侯国已经成为曾经的历史,成为川南沃野千里上的一曲腥风血雨的绝唱!



http://s4/mw690/3eccfb73xccd19f22a5c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鸣沙山月牙泉
后一篇:长城第一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