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暑与阴暑的治疗
(2013-08-13 15:39:51)
标签:
阳暑阴暑 |
分类: 中医博文 |
一、阳暑(俗称中暑)
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即俗称“中暑”;暑邪为火热所化,主升散,多挟湿。其临床症状有高热、汗出、口渴喜饮、尿少短赤、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机体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气短或倦怠,严重者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阳暑之祛暑降温凉茶配方:配方:西瓜皮一块(不要瓤,只要绿皮),荷叶15克,绿豆15克,白茅根15克,乌梅5克,莲子心3克加减法:如有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可加西洋参片5克捣碎同煎;如有尿黄赤、心烦易怒、面目红赤可加竹叶4克、生栀子3克、夏枯草10克同煎。
注:除西瓜皮、绿豆需自备,其余好的中药店均有售,总价格约一到两元钱。
功效:祛暑清热升清气,生津止渴利小便。
用法:加水1000——2000毫升,浸泡半小时,小火煮沸10分钟,置冷,加入少许冰糖,即可小量多次饮用。
二、阴暑(俗称假中暑)
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空调风扇猛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阴暑患者有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还有因着凉伴发腹泻腹痛、关节酸痛等症。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阴暑之防暑解表凉茶配方:配方:藿香10克,香薷6克,荷叶15克,白茅根15克,白豆蔻5克,乌梅5克,竹叶3克
加减法:如有体质不佳,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可加西洋参片5克捣碎同煎;
如有四肢沉重感,可加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同煎;
如有胃口不佳、恶心胸闷,可加厚朴花6克、陈皮6克、白豆蔻3克同煎;如有腹泻如水样,可加山药30克、黄连3克、六一散30克同煎。
注:中药店均有售,总价格约一到两元钱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
用法:加水1000——2000毫升,浸泡半小时,小火煮沸10分钟,置冷,加入少许冰糖,即可小量多次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