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茶 的
意 境
中国人饮茶,往往说成“品茶”或者“品茗”,“品”字对饮茶而言,至关重要。品茶固然有鉴定茶本身的品质和成色的原因,也有清幽怡情之意。沏一壶香茗,寻一处清新雅致之所,多人同饮,这便别有一番风味和意境,这时的茶便会起到交流情感的作用,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沟通彼此,拉近距离,在茶几上的谈话很容易冲淡铜臭和血腥味。品茶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文化。在多数情况下,品茶就是为了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神情怡然、惬意舒怀。品茶可以独品,亦可聚众而品。沏一壶清茶,觅一处优雅之所,自斟自饮,这是独品,如此便能享受茶传递给你的心旷神怡、消弭烦恼、静气凝神和清雅素丽。
所谓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觉,并随着季节、环境、与个性的不同而不同。
“高灯喜雨坐僧楼,共话茶杯意更幽。”品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古人解“茶”字为人在草木中,真可谓匠心独运,解释得天衣无缝。既为园林,必有草木,试想在绿荫如盖,芳草如茵的环境中休闲喝茶,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雅事!若在傍山临川、茂林修竹之中构一斗室,室内设以琴台,挂以书画,配以精美茶具,再摆上几盆幽兰或其它花卉,便是绝好的品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聊天。朋友们平时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奇闻异事,百姓生态,讲出来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然后很快又溶化在身边的清香中,那清香也分不出杯中茶叶的幽香,还是树上叶子的芳香。会使人产生一种恬静愉悦、超然物外的感觉,便会进入一种“尘心洗净兴难尽,一片蝉声树影斜”的乐而忘返的境界。当您用一只光洁晶莹的玻璃杯泡上一杯高档毛尖绿茶时,您可以透过清澈明亮的茶汤欣赏到杯内初如白云翻滚、雪花自舞;继而芽尖坚顶水面,朵朵茶芽似宝剑悬挂,如刀枪林立;稍后茶芽徐徐下降,如沉鱼落雁、仙女散花,芽形水光相映成趣;最后茶芽落人杯底,如春笋出土、春蕾初绽、兰蕙初发,一片生机勃勃气象。杯底堆绿叠翠,杯中清汤亮丽,真是怡神说目、美不胜收!再当您轻轻揭开杯盖,望着缕缕银丝般升腾的热气,闻着如栗似兰般清芬幽香,一种偷悦的心绪便会油然而生。难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故乡茶会如此情有独钟,他在品尝过“天华谷尖”后曾写诗赞曰:“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邃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中华。”品茶的真谛需从茶之品、茶之味、茶之韵、茶之德、茶之美中去体会。壶中美玉液,佳品妙真香。”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人与物、人与天地、人与大自然的形神结合达到人、物、情、景的通灵与交融。这种通灵与交融是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的。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齿清香、气冲颅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尽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也,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失之于物外,并进入道家所说的“忘我境界”。这是品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就季节而论,若在春风拂面之际,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绿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悦;夏日炎炎,饮上一杯碧绿生青、满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绿阴中的感觉;秋高气爽,收获在望,那时最好冲一杯“龙井”、“毛峰”,慢慢地咂咂,细细地品品,反反复复地想想,这是一种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铁观音”,望着杯中热气氤氲的橘红色茶水,则会从心头弥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调。
由于各自个性所驱,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办事风风火火。按其性情便不习惯慢慢细品,故一上来就大口地饮。也有极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来,就像“咪”老酒一般,偶尔呷上一小口,说话也像温吞水,一派笃定泰山、稳坐钓鱼台的派头。而像我,大约算是中间派,不疾不徐。夜间写稿,有时文思受阻,就会一个劲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贯通思路;有时文思顺畅,则会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复又埋头电脑屏前,不断敲击键盘。所以此类品茶有疾有缓,二下扯平,适中而已。
“品茶如品人,人品如茶品,”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分几种,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本质,只有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加从容。我知道其中会有更为深刻的涵义,以上只是本人后学茶者浅薄的感悟,只能是抛砖引玉吧!
http://s16/bmiddle/10323785x96a7e9dcddb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