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发展史与真数来历的野史
(2013-01-04 20:31: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实践 |
●背景:
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起,天文学和航海学逐渐发达,由于这两种事业需要大量的计算,于是数学家们开始思考一种精准的计算方法来适应大量的计算。
将乘积转变为和差:
●十六世纪天文学家的积化和差→
2cosAcosB=cos(A+B)+cos(A-B)
2sinAsinB=cos(A-B)-cos(A+B)
这两种公式由于需要用到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和余弦,还是不够简便,但对耐普尔发明对数有了很大的鼓励。
● 舒开
1484年法国巴黎大学医学学士写了<关于数的科学>一书,书中他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进行比较,发现一个有趣的性质:
2+4=6可以化成4x16=64
0,1,2,3 , 4 , 5 , 6 ,…
↑
1,2,4,8,16,32,64,…
等比数列中两项的商在等差数列中的对应项,是两项在等差数列中对应项的差。
● 史提非
重新发现了舒开的结果,把这种对应关系扩充到负指数及分指数上,例如,r2除以r3得到r -1,这个值对对应到等差数列中的-1。
*
耐普尔研究机缘:
耐普尔原本是专研计算数和三角学的,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他发现Stifel所指出的等比以及等差数列数间格过大而不适用于计算,想找方法改善,此时刚好遇到刚丹麦回来的苏格兰王的医生John Craig,告诉他天文台prosthaphaeresis方法,其意为加减,但事实上是将函数乘机转为和差的方法。
。此公式乃引用三角学中积化和差:
2cosAcosB=cos(A+B)+cos(A-B)
2sinAsinB=cos(A-B)-cos(A+B)
* 正题—>耐普尔对数之精义:
process: 耐普尔认为等比数列中两数的间格可能太大,所以就选取了一个很接近1的数来做公比r,他选择r=1-10-7=0.9999999,这样间隔就会便很小很小,再来,怕有小数点的麻烦,所以Napier把每个乘幂都呈上107,得
N=107(1-10-7)LàNap.logN=LàNap.log107=0 (Nap.log9999999=1)
耐普尔称L为N的”对数”,又当Nap.logN=L时
N/10=[(1-10-7)10的7次方]L/10的7次方
(因为e 为数列{(1+1/n)n}的极限值)
所以nà无限大时lim(1-1/n)n值为1/e,可知(1-10-7很接近1/e)
N/107≒(1/e)L/10的7次方àL/107=log1/e(N/107)
可推
最先考虑沿直线运动的两点 P,Q。P 是在定长 AZ 之始点 A 到终点 Z 的运动。点 Q 则无限制地从直线 A'Z' 之始点 A' 点向 Z' 方向做运动,P,Q 以同速出发。点 Q 以等速运动,点 P 之速度由此点到 Z 的距离来决定,做减速运动。如点 P 在 B 点时,Q 在 B',此时就称
A'B' 为 AB 的对数。
●比尔吉(Burgi)对数:
比尔吉是瑞士的一位钟表匠,对于天文仪器也很有兴趣,他和耐普尔一样,在对数方面选择了与1极为接近的数为底,只不过比尔吉选择比1略大的数1+10-4,所以比尔吉的对数函数是递减函数。
比尔吉和耐普尔对数比较:
1) 底
比尔吉:a=1.0001
耐普尔:a=1-0.0000001=0.9999999
比尔吉 |
y |
1 |
2 |
3 |
… |
|
x |
(1.0001)1 |
(1.0001)2 |
(1.0001)3 |
… |
耐普尔 |
y |
1 |
2 |
3 |
… |
|
x |
(1-1/107)1 |
(1-1/107)2 |
(1-1/107)3 |
… |
2) 变化速度
比尔吉:1041/x
耐普尔:-1071/x
3) 用y*代替y后
4) x与y*的关系
比尔吉:∵x=(1.0001)y*,而y=104y*
耐普尔:∵x=(1-1/107)y,而y=-107y*
(1.00001)10000=2.718116…
(1-1/107)-107=2.71
5) 用变数n(自然数)取代对数底中104和107,当n无限增大→得到自然对数之底
用x={(1+1/n)n}y
代替x={(1.0001)10000}y={(1+1/104)104}y
limn→∞(1+1/n)n=2.71828…
总结:
耐普尔对数的发明,使得承除开方等计算方法更为简便,不论是天文航海上或是日常生活中皆被广泛应用;不过现在因为计算机的发明,对数表也就逐渐没落了。
附录造对数表的方法:
a.
|
|
||||||
|
sin |
log |
tan |
log |
sin |
|
|
0 |
0 |
infinitum |
infinitum |
0 |
10000000 |
60 |
|
2909 |
81425681 |
81425680 |
1 |
10000000 |
59 |
||
2 |
5818 |
74494213 |
74494211 |
2 |
9999998 |
58 |
|
3 |
8727 |
70439564 |
70439560 |
4 |
9999996 |
57 |
|
4 |
11636 |
67562746 |
67562739 |
7 |
9999993 |
56 |
|
5 |
14544 |
65331315 |
65331304 |
11 |
9999989 |
55 |
|
也许Napier就是根据上述关系式由 求 。
b.Henry Briggs的常用对数表:利用几何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对应
|
|
A=1 |
0 |
B=10 |
1 |
C= = =3.162277 |
0.5 |
D= =5.623413 |
0.75 |
E= =4.216964 |
0.625 |
F= =4.869675 |
0.6875 |
G= =4.531583 |
0.65625 |
H= =4.697588 |
0.671875 |
I= = 4.613839 |
0.6640625 |
J= = 4.655525 |
0.66796875 |
K= =4.634635 |
0.666015625 |
1617年纳皮尔去世Henry Briggs求出1至1000的十四位常用对数表1624年Henry
Briggs把常用对数表加长到1至20000,
90000到100000的十四位常用对数表至于20000至90000是由Adriaen Vlacq补上。
c.清圣祖敕编完成的数理精蕴中用中比例求假数(对数),以现代数学符浩表示,乃是: →
以 为例
0.5000000000 |
|||
0.7500000000 |
|||
0.8750000000 |
|||
0.9375000000 |
|||
0.9687500000 |
|||
|
0.9531250000 |
||
…………………………….. |
…………………. |
||
依此类推…..直到 |
|
|
|
事实上, 的小数点后面前九位是0.954242509…….有七位正确的值但很辛苦的喔
d.递次自乘求假数(对数),以现代数学符浩表示,乃是: , 该书以 为例,因为 共有4933位 。数理精蕴更进一步写出共有41375655308位得
小数点后有八位正确。
e. 递次开方求假数(对数),以现代数学符浩表示,乃是: 至于如何求 ?数理精蕴有一种有趣的方法
书中以10为例,将10作五十四次开平方,令 表示10的 次方根
用上表我们能算出1到10之间任何数的常用对数
G.用梅卡级数求自然对数值
一段野史:真数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