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同邮驿说
(2023-08-18 12:14:28)
清代邮驿有驿、站、塘、台、所、铺之分。各省腹地都设有驿,驿道路线繁多,山西驿站就有125处。设在大同边沿的有杀虎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就有十一处。当时大同驿站有瓮城驿,原设在城东80里瓮城口村,后移至县署西,配备额马44匹,站军20名,排夫40名。
大同县大同军站报冲(在城东关)原额马70匹,站军35名,厂夫20名。
聚乐军站报冲:在聚乐堡内,原额马70匹,站军35名,厂夫20名。
大同塘站:设马12匹,马夫6名。
聚乐城塘站:设马12匹,马夫6名。
秀女村塘站:设马12匹。马夫6名。
以上驿站全年支银一千九百五十一两,四塘站每年支银一千七百八十一两。
铺递大同县属十一所:总铺(在县署西)、七里村铺、肥村子铺、毛家皂铺、灰河子铺、小长城铺、寿儿村铺、罗家庄铺、南留庄铺、古定桥铺、西浮头铺。
清代大同府所辖还有怀仁的西安驿、怀仁城塘站、山阴县的山阴驿、岱岳站、岱岳站塘、应县的安银子驿、浑源的上盘驿、灵邱的太白驿、广灵的马厂驿、阳高的阳和军站、三十里铺站、天镇的天城军站、枳儿岭塘站和丰镇厅驿等连同大同的驿站共十九处,铺共七十五所。
按照清代制度,凡差役者,都要验过邮符,官驿符称为“勘合”,兵役符称做“火牌”。凡住驿站,按其等级,均颁有禁令;凡要过境者,要派兵保护,验以兵牌;凡驿道,验以火票;诸如报回、夹版、印封都要查考到达日程而计以日时,铺递也是这样,一但发现泄漏沈匿的、耽误时间的,都要受到稽查。
到光绪四年(1878)在英人的建议下,不少地方先后设送信官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七日上谕创办国家邮政,三十二年(1903)邮传部成立。大同直到宣统三年(1911)才裁驿归邮,正式成立邮局,原为三级局,后改为二等甲级邮局,办理邮件、包裹、汇兑,后又增加电信等业务。
京张铁路于民国三年(1914)修到大同,民国六年(1917)口泉支线建成,1922年1月平绥铁路全线通车,使大同通过北京与全国邮路勾通。山西北纵干线公路大同到太原全长369公里的线路打通,大同到右玉全程121公里的同玉支线也已打通。在同蒲铁路通车前,到太原和雁北各县的邮件,采用力夫和骡车,与邮局签订邮政合同的有三人。
(一)赵玉堂,运输工具为推车,经运路线大同至太原,签约合同民国19年8月16日至民国22年8月15日止(1920年8月1日至1933年8月1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