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力大楼纪念封赏析


华东电力大楼建成纪念封,销1988.12.27上海2支邮戳,加盖华东电力大楼1988.12.27建成纪念戳
华东电力大楼建于1988年,功能为综合性办公大楼,作为上海最早的后现代主义高层建筑之一,曾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也曾获得
“上海1949-1989年十佳优秀建筑”。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意义重大华东电力大楼原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院,大楼当年的设计者为罗新扬。是外滩风貌区里最高的楼,当年是按照上海‘城市名片’规格设计的。
大楼的基地位于南京步行街与外滩之间的衔接地带,楼高101.3米,地上24层、地下1层,原属国家电网所有。华东电力大楼原造型堪称古怪:楼身集中了锯齿、悬挑、斜面等元素,楼顶突兀的微波塔又像一根细长的烟囱。华东电力大楼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它不和周围建筑一样平行于马路而造,而是和南京东路呈45°角。
2015年,华东电力大楼要改造为精品酒店的方案出台,当大楼的功能从办公楼改造成酒店客房,未来的艾迪逊酒店将成为新主人,方案里,这幢颇具特色的建筑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重建,取而代之的是与外滩整体风格更相近的外观。
根据公开资料,这幢大楼与南京东路181号拟改建为高端酒店,引进万豪集团豪华酒店品牌Edition。201号大楼配置约140至160套客房,181号大楼则是配套楼。位于南京东路201号的华东电力大楼,每天有大量人流在此通过,这是商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顺应时代这种条件,道路两侧已经被商铺与酒店占据,华东电力大楼是占据最大城市界面的办公类建筑。因此,把它改造成商业性质建筑更符合城市利益。
历史建筑价值不可复制,事情传开后,上海的建筑师们坐不住了。在市规土局多次协调沟通下,沪上顶尖的一群建筑专家和业主鲁能集团、酒店方万豪集团,坐下来开会。反复沟通中,大楼当年的设计者罗新扬详细阐述了设计华东电力大楼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思路,
——为什么大楼要斜角45度向南京路?因为楼高地小,斜转过来,可以减少对南京路的压迫感,还可以在街边留出公共空间。
——为何屋顶是斜坡的,上面还有个微波塔?罗新扬吐露秘密,斜屋顶是向自己少年时心目中的建筑殿堂和平饭店致敬,微波塔则是参考海关大楼和汉口路沐恩堂,做出的“钟楼”。
——凸出的三角窗是与斜向的立面结合,就有两个朝向能看到黄浦江。三角窗刻意高低错落,让整幢大楼有了韵律感,而整体纯净的棕褐色、简洁的线条,更是当年追求“雕凿感”建筑风格的印记。
据现行的历史建筑保护办法,要进入“优秀历史建筑”的范围,首先必须满足“建成三十年以上”的硬要求。事实上,屡获大奖的华东电力大楼,正是因为楼龄仅27年,才无法“保护”。
“城市是有生命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记忆。如果贸然拆除,等于某一个年代就‘断片’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张俊杰说,“我们的改造,应当在时代记忆下进行。”
所幸,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根据市规土局最新发布的消息,未来,上海将设立优秀历史建筑增补的常态化机制,“发现一批、申报一批”。而针对未到年限的优秀建筑,也将倾听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声音,提前进行保护。如果不是上海建筑界的执着,华东电力大楼这幢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代表建筑,也将可能像它的某些前辈那样,未到壮年,就遗憾作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留下华东电力大楼很重要,但留下大楼的整个过程,更值得我们回味思考。这实际是对城市管理者能力的考验。这个考验更要求政府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协调者、平衡者,而非简单的干预者、号令者。

2021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华东电力设计院办公大楼改扩建工程项目同步在项目现场举行了开工仪式。一个新地标将在曹杨诞生期待漫步武宁路遇见美好,共享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