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洛古驿道上的驿站----虒亭驿邮戳

民国廿四(1935年)山西虒亭驿腰框邮戳
虒亭驿镇 位于山西省襄垣县西部,镇政府驻地虒亭为古代重镇,虒亭原名"虎亭",春秋时称为铜鞮(古代县地名),铜鞮是山西沁县的古县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建制县之一。早在春秋时期,铜鞮作为晋国东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晋国完成其霸业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晋国晋悼公把包括铜鞮在内的好大一块地方封给晋国功臣大夫羊舌赤为封地做食邑,(人名,复姓羊舌,名赤,字伯华,也称铜鞮伯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 因"羊入虎口"犯忌,羊舌赤便在龙脉处筑亭镇虎,并将"虎"字改为虒(si)字。虒为古兽名,似虎,头上有角,能行水中,后一直沿用至今。据考古发现,铜鞮城南北长700多米,东西长1500多米,周匝长4400多米,其建筑也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从铜鞮宫的建制能想得出当初晋国的强盛和羊舌赤的功绩荣耀。不过,原来的铜鞮很大,包括武乡、沁县、襄垣大部分地区。

古虒亭镇位置
虒亭的历史信息很丰富,顺治版《潞安府志》载:虒亭驿,在现襄垣县西北六十里,古铜鞮县治,汉更名为虒亭,明朝洪武八年(1375)县令魏惟明奉旨修虒亭驿。长治在太洛古驿道上共设立12座驿站。这条驿道是长治南北最早的古驿道一段,名为潞安晋阳道,也就是太原到洛阳驿道的一段,从北往南依次是武乡南关驿、武乡权店驿、沁县沁阳驿、襄垣虒亭驿、屯留佘吾驿、长子漳泽驿、虒亭驿是其中之一,设立于明朝洪武年间,北接沁阳驿(段柳),南接余吾驿,设立于明朝洪武年间。

太洛古驿道起始图

岁月匆匆,时光流过,千年虒亭古驿站已塛沒在历史尘埃中,废弃残存青石古道不再为现代人们所知,但虒亭驿这个古老驿地名方能佐证长治地区古驿足迹的历史。在长治县贾掌镇有一个西岭村北面,现残留着一段青石古古驿道,现有遗址长有5里多,宽不到3米,全部以大大小小的青石块铺成。路面坑洼不平,石缝粗大,长满杂草,但每一块青石表面都显露出磨蚀的光滑痕迹。间或还有圆形坑洼,那是马蹄长久踩踏形成,也有条形凹痕,应该是古代留下的车辙印。它弯弯曲曲地在山间隐现,一直通往城区的塔岭山这条青石古道,当地人称为官道,有学者称为商道或者驿道。
现长治县贾西岭村北残留的一段青石古驿道
在古代,这条古道是壶关县通往长治市(古潞州府)的主要驿道,也是河南通往长治的商道,到清朝末期,商道上还依然车马不断,商贾络绎不绝。现今208国道早已取代了千年古驿道,那古道石缝间和路边的野草顽强摇曳着想展示当年繁荣。时代的车轮碾过,空山古道,苍凉寂静,留下几多沧桑。繁华已落尽,古驿已苍凉!历史已进入新时代,但驿名永载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