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结题报告

(2016-06-20 20:06:4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题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主持人:张勇协同研究者:倪天平张勤袁敏丹钟施荟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dilizy  规划办编号hmwc20150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通过对地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难以想象离开地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空间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就地图本身而言,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综观历年的会考、高考地理试题,几乎每题必涉图。由此看来读图、用图不仅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用图能力的高低更是衡量是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面对地理图像一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怎么办?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作为我们最迫切要解决的教学难题。于是就提出了《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这个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坚持以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性的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以“有效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促进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有效课堂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参与及实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读图用图教学能力,形成高效的读图用图教学特色。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研究,切实解决通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2)借助课题研究,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最终形成一套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教学策略。

 2、需要解决的问题: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地图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套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不囿于教材,立足于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究。有的教师是为了开示范课而进行形式上的用图,读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仅将用图当作地理课堂的一种形式,读图、用图目的不明确,读图的内容与所学地理内容互相割裂,不注重读图、用图的策略与时机,因而课堂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想借助于《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研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图意义,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地理学习中的读图用图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在教学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探讨,进一步丰富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教育的理论,寻找出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有教育效策略、总结出经验,教师采用最优的方式进行读图用图能力教育,学生运用最适应的方式自主学习,使读图用图的教育效果达到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的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取得最优教育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为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教学策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1)行动研究法。通过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研究,制订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具体计划和措施,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2)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影响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因素,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4)案例研究法。研究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成功案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

 2、研究过程:

(1)2015年5月~2015年10月:调查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读图用图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读图用图问题,确立具体的研究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此课题的针对性很强。

(2)11月——12月:思辨阶段。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地理的教材教法》等,深入研究有关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知规律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如何进行读图用图进行理论上的再学习,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3)2016年1月——2016年6月: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质性研究;每一种策略都将进行数次验证性研究,并详细记录实施过程和实施后的效果,同时进行不同策略的对照,以找到最佳的提高初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策略。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4)7月——12月:总结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撰写关于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及其研究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成果与反思

1、课题研究的结论:

(1)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①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②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③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①形状观察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②重点突破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③对比归纳法  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④点、线、面结合法  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⑤暗示地图填注法   让学生在暗示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⑥简图绘制法   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3、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② 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这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③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④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中学生学习地理又都是从整体开始的,学习难度大,地理知识难以在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地图就是表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把地图上标明的事物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较困难,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其次,地图是对客观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方法与绘画不同,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相差很大,例如城市用圆圈表示等。再者学生在复杂的地图上无法正确判读注记,使地理事物无法迅速正确找到,或错误的读取地理事物的注记。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地图使用才能顺利,地理课可才能学好。

⑤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初一学生着重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图与填图能力,初二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初步的绘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信心。

⑥ 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挂图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目标。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主要目标,增加了读图析图难度,容易挫伤学生用图的积极性。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

⑦ 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

2、课题研究的成果

(1)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交流、论证,探寻出一条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发展有效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2)通过解决通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3)借助课题研究,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最终形成一套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教学策略。

(4)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读图用图教学能力,形成高效的读图用图教学特色。多节有关课题的研究课在竞赛活动获奖。

3、反思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