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林
竹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70
  • 关注人气: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课堂的互动式教学

(2017-12-14 19:13: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相长
作为新入职教师,我今天下午参加了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主题为“互动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教学沙龙活动。主讲人是曾多次获得教学奖的来自化学学院的江波副教授和具有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曾担任过教学督导的来自管理学院的王永丽教授。她们二位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已经大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是十余位来自各个学院的年轻教师,有的已经有了四年的从教经验,有的和我一样初出茅庐。我是唯一一个来自数学学院的。

这几年机缘巧合,我对于互动式教学并不陌生,但之前接触的都是在中小学教学的层面上,对大学里开展互动式教学的情况一无所知。今天通过两位主讲人的介绍和提问环节的交流,我才知道互动式教学的改革之风早已吹进了大学课堂,甚至有位年轻老师反映,他们系的学生抱怨所有老师都在课后发了材料供下次课讨论,以至于他们课下的负担过重。

目前大学课堂的互动式教学与中小学的互动式教学有很多共性,例如都主张教为学服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具体形式上,也多采用小组讨论+集中展示的模式。但大学与中小学的区别也很明显。首先,多数大学教师有科研的压力,更多忙于写论文,申基金,能投入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如中小学教师;其次,大学的教学内容多,搞互动式教学难于控制进度,教师时时有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另外,大学课堂,特别是公共课,往往规模庞大,有些甚至学生上百,这无疑给开展互动式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目前在大学里,互动式教学并未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两者往往并存互补。当然,大学开展互动式教学也有相比于中小学的优势,那就是学生更成熟,学习能力更强,思想更活跃。

相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院系,理科院系开展互动式教学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因为前者的知识更新较快,问题往往是开放的,没有标准答案,正适合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并通过讨论交流进行互动,教师也不必比学生懂得更多,例如王永丽教授提到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就是全程案例教学;而后者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大都是经典的知识体系,灵活度很有限,问题也大都有标准答案,教师欲开展互动就要花大力气提炼出好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下面是今天听来的别人的经验,包含教学中的很多细节问题。

可以建一个课程的QQ群方便交流和联系。建QQ群而不是微信群是因为要方便在群里答疑,需要在电脑上打字。在群里答疑的好处一是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二是方便教师统一回答不同学生的相同问题,三是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解答,实现生生互动,四是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提问和解答,而这些问题可能是他们之前并未意识到的。有些学生私下问的问题如果教师感觉带有普遍性,也可以在群里发布出来,只要隐去提问者的姓名即可。

分组不宜过多,最好不超过8组,每组人数也不宜过多。分组最好由教师指定,而不是学生自由组合,否则组数难以控制。分组最好全程固定下来,不过这样就需要教师每次课都安排座位。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由代表回答问题,可以避免直接点学生回答问题但答不上来的尴尬。

要设计好计分机制,以避免组内搭便车的情况。一个办法是组内互相评分,得分低的自然就是搭便车的。

可引入竞争机制,比如给两个小组同样的讨论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时,为避免其他组因不感兴趣而无所事事,可引入提问打分机制。

开学头几次课点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点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寝室室长等,这些一般不会是很差的学生,可以避免答不上来的尴尬。

应注意避免整堂课都由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因为曾有教师因此被教学督导判为教学事故。

互动式教学也包括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教师要有亲和力。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结合,其主张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同时要留给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的时间。具体地,可以前半节课讨论上次讲授的内容,后半节课讲新的内容;或者讲一节新课,安排一节讨论课,两者交错进行。据说复旦大学已经成功将对分课堂模式引入高等数学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