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论著的致谢应该怎么写?

(2021-04-20 08:42:12)
标签:

学术论文

致谢词

论文写作

教育

高等教育

分类: 鲜花盛开
学术论著的致谢应该怎么写?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张建华

这几天各大媒体都在争相热播国科大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其中一句“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感动得无数人热泪盈眶,都说这是寒门学子立志苦读改变命运的经典,非常励志。我本来有些迟钝,消息非常闭塞,对于很多网络事件一向后知后觉,但架不住媒体反复高调报道,也就知道了这回事。既然知道了,就顺便看一看。

说起来,我也是出身寒门,祖孙三代贫农,从小吃着窝窝头、煮圪塔长大,常年一件破破烂烂的补丁衣裳,也曾挑灯夜读,似乎也曾刻苦用功,但到底是什么信念支持我从小学,读到大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呢?仔细想了又想,模模糊糊,似乎啥也没有想过,不过是凭着兴趣爱好,逮啥看啥,见啥学啥,一切顺其自然而已 。因此,虽然无数人都说读了黄博士的致谢之后,如何如何感动,但我却心静如水,什么感觉也没有。此时此刻,之所以在本博停更多年之后又一时兴起来写这篇博文,是因为我看了黄博士的论文致谢词之后,感觉虽然文笔生动,内容感人,阳光积极,十分励志,但黄博士把一篇学术论著的致谢词写成以自我表白为主的抒情散文,相当不妥,或者坦率地讲,黄博士这篇论文致谢严重跑题,极不专业,很不规范,以其影响之大,深恐误人子弟,因此,虽然明知人微言轻,起不到什么使用,但还是斗胆直言,谈点自己的想法,或可有助一二也未可知。

为备忘计,先把黄博士论文致谢词完整版粘贴如下:

学术论著的致谢应该怎么写?

虽然并无明确硬性规定,但是作为学术论著的致谢词,顾名思义,应该是以作者如实记述并感谢其他相关机构或个人对于该论著的完成所提供的学术性贡献为主。这里需要突出强调的是,学术性致谢不同于一般的人情致谢,其主要目的在于如实记述其他机构或个人的学术贡献,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相关机构或个人的独创性贡献表示肯定和尊重。其虽名为致谢,但作者是否真情致谢,是否言词恳切,实际上是次要的。对此,必须首先审准题意,然后才能写出一篇规范合格的优秀专业论著致谢词。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很多学术论文致谢词,恐怕都是走题了,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发现网上很多所谓优秀硕/博论文致谢词,大多写成了空空洞洞的抒情散文,一个劲儿感谢这个,感谢那个,但是,究竟这个那个对于该论文的完成提供了些什么具体的帮助,做出了什么贡献?基本上只字未提。老实说,这些致谢词,非但不优秀,连及格都达不到,或勉强只能算及格。

那么作为学术论著的致谢词,究竟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按我个人的想法,提供一些稍微具体一点的思路和建议。

一般来讲,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其进展过程,大体上首先从选题开始,然后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最后撰文定稿,编辑发表和出版。那么致谢词,也大体应该按这样的顺序写。这样写的好处,第一是条理比较清楚,容易入手;第二,可以避免先感谢谁,后感谢谁,在人际关系方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按照上述基本思路,具体写作的时候,首先开头应有一段总括性的盖帽的话,大体意思:这篇论文或这部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不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汇集了其他众多机构和个人的心血,他们的贡献不应被埋没。作为作者,谨向这些机构和个人表示衷心的谢意。

然后,接下来,就是顺序记述和感谢各相关机构或个人的具体贡献。大体写法如下:

首先感谢XXX机构或XXX女士/先生,还在XX年XX月XX日,向作者提供了XX材料,启示作者想到了XX问题,最早触动作者萌生了研究本课题的想法。

其次是XX机构或XXX女士/先生,与作者进行了讨论,提出了XXX观点或建议,鼓励作者最后确定了选题。

第三,感谢XX机构或XXX女士/先生,帮助作者制定和完善了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如………………等。

第四,感谢XXX机构或XXX女士/先生,在本课题进入调研阶段,为作者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帮助作者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资料。具体包括……。

第五,感谢XXX机构或XXX女士/先生 ,在本文或本书初稿的撰写过程中,多次参与讨论,交流看法,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如……。

第六,感谢XXX机构或XXX女士/先生,在本文或本书最后定稿,编辑排版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本文或本书得以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七,还要感谢 XXXX女士/先生,帮助作者查找资料,抄写书稿,承担了许多琐碎的细节性工作,使得作者得以集中精力完成主要的核心的研究工作。

最后声明,虽然在本文或本书的完成过程中,以上各机构或个人倾心相助,做了大量贡献,作者对他们心怀万分感激,但是 毕竟这是作者个人的作品,因此,对于本书或本文的任何瑕疵,都应由作者本人承担全部责任。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以上是关于学术论著致谢词的基本写法。

自古文无定法,实际写起来,当然不一定要完全死套这一框框。如有人会感谢女/男朋友,有人会感谢父母亲,象这样于正文之余,顺便添上若许闲笔,给文章增加一些亲切、幽默、生动、艺术的气息,改变一下学术论著的令人敬而远之的高冷形象,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注意适可而止,不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最后,不言而喻的是,为了按上述思路写好致谢词,必须立足平时,把课题日记写好,虽然不一定要每天都写,但是整个课题进展过程一定要详细完整地记录下来。否则,事隔几月或几年之后,恐怕什么人曾经做过些什么具体的工作,提供过些什么具体的贡献,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也是一件体现严肃认真、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的大事,不可掉以轻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