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焦高铁北段线路走向可供选择的6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标签:
股票太焦高铁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杂谈 |
分类: 鲜花盛开 |
关于太焦高铁北段线路走向可供选择的6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这一方案是个别网友在上述“武乡故城-208方案”的基础上,为兼顾榆社的利益,提出的一个折衷想法。其线路走向与上述武乡故城方案基本一致,只是离开武乡西站之后,为能兼照顾到榆社的利益,主张从聂村向北到达榆社云竹湖区,设榆社西站,之后再转入208国道所在山谷。
山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张建华
连日来,通过百度贴吧和一些网友就太焦高铁北段线路走向进行了反复讨论和沟通,争议相当激烈。为此,现将目前能够想象到的六种可能方案逐一进行比较分析,供朋友们参考。
一、可供选择的六种方案简介
目前太焦高铁北段(襄垣到太原)线路走向可供选择的方案归纳起来一共有6个,按从西到东顺序依次为:
第一,“沁县-208方案”
这一方案主张从襄垣西沿208国道一线,走沁县,在沁县设站,在祁县子洪口出山,然后接入太谷西站,与大西高铁并轨,之后,或走既有大西高铁线路,经晋中站,到太原南,或建新线沿与大西高铁大致相同的路线向北到太原北格枢纽,最后到太原西站。
其线路走向大致如下:
第二,“武乡故城-208方案”
这一方案主张离开襄垣西之后,向北到武乡县城西方不远的聂村一带设武乡西站,然后折向西北经武乡县故城,转入208国道所在山谷,此后线路走向与上述沁县208方案一致。这就是目前媒体报道的官方已经通过的预可研方案。
第三,“榆社云竹湖-208方案”
推测其线路走向大致如下:
第四,“沁县-武乡-榆社云竹湖-太谷东方案“
这是笔者主张的方案。这一方案主张全面照顾太原焦作基准直线沿线各县区的利益,从襄垣西沿208国道顺山谷朝西北走向,到沁县白家沟村一带,设沁县南站;
然后稍稍转向东北,到武乡西聂村一带,设武乡西站;
之后,大体向北,到榆社云竹湖东岸的奇子村一带,设榆社西站;
此后顺榆社河峪乡那条山谷,直线朝北偏西方向到榆社辉教村一带,打一个15公里左右的隧道,穿过太谷南山,在太谷候城乡赵家沟一带出洞,紧擦太谷县城东部边缘,到杨家庄村和孟家庄村东一带设太谷东站;
之后,几乎直线向北,到太原北格枢纽,分出两岔,一岔向西北,经北格枢纽,到太原西站,另一岔向东北,经既有大西高铁晋中站,到太原南站。
其线路走向及高程配置大致如下:
第五,”武乡-榆社-老太焦线方案”
这一方案主张从襄垣西,经武乡西,到榆社,之后沿大体与既有太焦线一致的路线,从太谷县东部范村一带出山,接入晋中站,最后到太原南站。
所谓“武乡-榆社-老太焦线方案“,只是参考了网友们的一种说法。实际上为了能够保持线路基本顺直,与既有大西高铁并轨,并通达太原西站,
其线路走向会与老太焦线与很大的偏离。因未见其具体方案,只能对其线路走向推测如下:
第六,“左权-和顺方案”
这一方案目前只是一些网友们的担心,未见具体描述。推测起来,大体是从襄垣西,一路沿北偏东方向,经武乡东,左权,到和顺,然后折向晋中市东部,到太原南站。
其线路走向大致如下:
二、六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下面对这可能的六种方案,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一)沁县-208方案
笔者认为,这一方案从线路走向来看,基本保持顺直,这是其优点。但是:
(1)这一方案错过了武乡和榆社,忽略了武乡和榆社这两个县的利益;
(2)这一方案虽然经过太谷西站,但因其位置一直偏到了全太谷县最西部的边境线地上了,远不如按笔者建议方案新设太谷东站有利。
首先,太谷北距省城太原只有50公里(高铁动车不到20分钟的路程),东北距晋中市区(榆次)只有35公里(高铁动车10多分钟的路程),日常客流主要是在太谷-晋中市区(榆次)-太原之间沿南北方向往返。与先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到太谷西站,再乘坐高铁动车到榆次和太原相比,在太谷城区就近乘坐公交大巴仅需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更为省时,省力,省钱,其优势十分明显,乘坐高铁动车可以说毫无优势。剩下只有在太谷地区客流总量中只占极少数比例的长途前往西安和上海方向的旅客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前往太谷西站乘坐高铁动车,但是由于太谷西站只是一个过路小站,长途车次少,停靠时间短,相当一部分长途乘客将不得不被迫选择前往太原始发站和终点站乘车。这样未来太焦高铁在太谷西站并轨后,其客流虽然会较目前有所增加,但总体形势,并不乐观。退一步讲,即使太谷西站将来停靠车次增多,也会由于其位置过于偏僻,难以与公交大巴竞争,很难吸引客流。
相比较之下,按笔者方案在杨家庄村到孟家庄村东一带新设太谷东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一位置靠近于目前太谷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心位置,可以大大方便全太谷居民就近乘坐高铁动车,特别是靠近山西农业大学和信息学院这两所在校学生人数加在一起多达四五万之多的高校,与目前的太谷西站相比,其在吸引客流的方面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其次,如果太焦线在太谷西站与大西高铁并轨,则没有理由将凤仪街东延上跨南同蒲铁路,而目前太谷非常需要有一座上跨南同蒲铁路的公路桥。目前太谷全县南同蒲铁路两侧的交通,都是通过向下穿过铁路桥的方式。这在平时正常年景可以说不成问题,近三十年来,太谷地区没有下过较大的暴雨,也是事实。但是,万一未来下一场一日一夜降雨量多达50mm到100mm,甚至更大的暴雨,铁路桥下积水,将使太谷县南同蒲铁路两侧交通完全断绝,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虽然这种可能性也许只有万分之一,但也不能不防。近年来,由于大暴雨导致立交桥下积水,致多人死亡的惨况,非常令人震惊。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非常值得其他地方的引以为鉴。
第三,新设太谷东站以后,结合城西已有大西高铁太谷西站的优势,将更加有利于拉大太谷城区发展框架,吸引各地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居住,旅游,极大地促进太谷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全国也没有几个县能够一下子拥有两个高铁车站。
第四,太焦高铁在太谷西站并轨,势必需要扩建改建现有太谷西站站房设施,且其附近还有十数个高压输电线路铁塔需要拆迁,零零种种各方面的因素,综合算起来,总成本并不见得比新建太谷东站节省多少。但这一方案对太谷居民乘坐高铁出行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永久的,这比当年晋中卫校教学楼横堵新建路(现箕城街)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了。
(3)这一方案经过的208国道沿线,是一条狭窄,曲折的山谷,为了线路取直,粗略估计总得穿凿长长短短十多条隧道。这一情形与太长高速公路太谷范村到榆社界那一段类似,从太谷范村到榆社县官上村短短28公里的距离上,就穿过了13条隧道。
(4)目前208国道基本上就是一条大货车专用线,交通非常繁忙,呈常年严重拥堵状态,急需拓宽改造。按这一方案在此修建高速铁路,势必与208国道交通发生严重冲突,互相干扰,影响工程进度,并使未来208国道拓宽改造受到限制和影响。
(5)这一方案末端如何接入太原,目前不甚清楚。如果就近经太原北格枢纽前往太原西站,则将严重忽略晋中市居民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使太原城区东部居民出行造成很大不便。
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方案是不可取的。
(二)武乡故城-208方案
这一方案线路基本上顺直。但是,笔者认为:
(1)这一方案首先是忽略了沁县和榆社的利益。
(2)这一方案过武乡故城后,走208国道沿线,其缺陷同上述”沁县-208方案“
(3)这一方案走太谷西站,远不如按笔者方案新设太谷东站,对太谷更为有利。参见上述“沁县-208方案”所作的分析。
(4)这一方案末端如何接入太原,不甚清楚。按目前获得的一星半点信息,似乎倾向于经太原北格枢纽,到太原西站,则大大不利于晋中市和太原市区东部的居民出行和经济发展。
因此,这一方案也并不是最优选择。
(三)榆社云竹湖-208方案
这一方案与上述“武乡故城-208方案”基本相同,只是中途稍稍改向,经过了榆社云竹湖。按这一方案,为了线路尽可能取直,只能在云竹湖西南侧设站,然后,再穿越山岭,改走208国道。
这里有两个明显的缺陷:
(1)这对榆社来讲,显然不如在云竹湖东侧奇子村一带设站,更靠近榆社县城,更有利于发展云竹湖和雾云山地区的旅游事业。
(2)从云竹湖西向到208国道,需要拐两个近乎90度的大弯,穿越相当宽阔的山岭,修筑隧道,施工难度很大,也不满足未来高铁动车高速运行的要求。如下图所示。
(3)对于太谷来讲,在太谷西站与大西高铁并轨,远不如笔者主张的新设太谷东站更加有利。参见上述“沁县-208方案”所作的分析。
因此,这一方案也是不可取的。
(四)沁县-武乡-榆社云竹湖-太谷东方案
这是笔者主张的方案,如下图所示。详情见本人的另一篇博文《 关于太焦高铁选线方案的建议》。
笔者认为:
(1)这一方案全面照顾到了太原到焦作直线基准方向沿线附近沁县、武乡、榆社、太谷、晋中的利益;
(2)线路基本顺直,满足动车高速运行的需要;
(3)沿线地形相对平坦,只需要打穿一个约15公里左右的隧道,穿过太谷南山黑峰一带的山峰,建筑施工难度小,大大节约建设成本。
(4)线路几乎完全避开了村镇,大大减轻拆迁成本,减少建设阻力;
(5)新设太谷东站,更靠近太谷经济中心区域,更方便全太谷居民就近进站乘坐,特别是靠近山西农业大学和信息学院这两所高校,而这两所高校加起来大约四五万名学生,将是未来太焦线在太谷地区的主要客源;从长远来看,结合已有大西高铁太谷西站的优势,更有利于拉大太谷城市发展框架,大大增加各地人士前来太谷投资、就业、居住、旅游的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将凤仪街东延,修建一座上跨式公路桥,越过南同蒲铁路,这样万一将来有一天暴雨成灾,现有南同蒲铁路桥下积水过深,铁路两侧交通断绝时,可以给太谷人民提供一座救命桥。
(6)在北格枢纽附近分别岔向太原南站和太原西站,可以为太原和晋中市区居民提供更多自由和方便的选择。
综上所述,这一方案是目前可供选择的6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五)武乡-榆社-老太焦线方案
这一方案线路走向基本顺直,但是,笔者认为:
(1)这一方案首先是忽略了沁县的利益。
(2)这一方案所要经过的榆社县城所在的山谷是一条很窄的山谷,已经布局了太长高速,102省道,老太焦铁路等,人口村镇密集,是榆社县最主要的农作区和城乡建设扩展区,土地资源十分宝贵,若在此再新建一条高速铁路,势必导致严重拥挤和冲突,同时也不利于榆社云竹湖和雾云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3)从榆社走老太焦线出山,要穿越宽阔的山岭部位。据网友们转述有关专家的测算,需要打一条40公里长的隧道,将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4)这一方案将通过太谷县东北部,或不在太谷设站,或在离太谷县城15公里之远,位于太谷东北边境线上的小白到孟高村一带设太谷北站,几乎等于完全忽略了太谷县的利益,对太谷县发展大大不利。这是目前太谷网友们最为担心的非常糟糕的选择,也是太谷网友们竭力主张维持现有在太谷西站与大西高铁并轨的预可研方案(即武乡故城-208方案)的关键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方案也是不可取的。
(六)左权-和顺方案
笔者认为,这一方案实际上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只不过是一种空洞抽象的设想。
(1)这一方案全面忽略了沁县,武乡,榆社,太谷等太原-焦作直线基准方向沿线县区的利益。
(2)这一方案大大偏离太原-焦作直线基准方向,绕道过远。
(3)这一方案所要经过的左权,和顺是太行山腹地,沿途崇山峻岭,需要穿凿数十条隧道,建设成本百倍增加。
因此,这一方案显然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可供选择的六种方案中,以笔者主张的第四种方案,即”榆社云竹湖-太谷东“最为有利,最为可行,应该是目前的最优选择。
前一篇:关于太焦高铁选线的几点补充看法
后一篇:朱坑河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