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惠泉庄

(2014-03-03 15:26:23)
标签:

惠泉庄

延寿庄

山西农业大学

张建华

分类: 业余摄影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惠泉庄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张建华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从研泥寨出来,原路返回万国风情园附近的岔路,向郝家前村方向走几步,拐个弯,就看到前面山巅上,明显的一个正在修复中的古寨,那就是延寿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双眼紧盯延寿庄方向,一连几个岔路,均取道右侧前行,很快就到达延寿庄底下的胡家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沿盘山公路往上爬,路过一个小堡门。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危崖边的房屋,令人惊叹!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路边的尖峰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沿着陡坡奋力爬行。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爬上来,还是胡家庄村。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危房。对面隔沟相望的就是延寿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隔沟眺望延寿庄全景。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到了延寿庄西南角。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碰上了铁将军把门。一锁当门,三夫莫开,只好转身离去。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门上的石刻庄名还是原物,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爬到西边的山顶上,俯瞰延寿庄。

 

这次延寿庄之行,就这样很遗憾地结束了。下面拷贝一点资料:

 

武姓岭墅——延寿庄

撰文:尚疑


延寿庄位于侯城乡胡家庄村,占地20亩,海拔900米。这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村落,如今村民皆散落居住在山根和山腰,山寨则建在山巅。寨内至今仍可看到不久前,人们在此居住过的痕迹。
关于建寨的历史,由于有现存在寨门——观音阁上的石碑,而十分清楚和明确。这块碑叫《胡家庄新建观音阁碑记》,碑立于清同治四年,它如实记载了咸丰三年(1853),由于太平军兵进临汾,山西全省气氛紧张,上宪命令各处防堵,胡家庄村遵命“坚筑土堡,设立寨门。”遂使山寨得以形成。至于为什么叫“延寿庄”,据调查是山寨主人给起的名,至今“延寿庄”的石头门额仍赫然尚存。人们回忆说:寨子是武家修的。二道寨门旁堆积的石竭上书“武吉善堂”,证明了这一点。进一步查证,《太谷县志》人物编中确实有一篇“武蔚文传”。武蔚文,太谷侯城人,曾作过清道光年间湖北按察使,颇有政声。咸丰年间告病归。适逢太平天国起事,他积极参与了胡家庄的山寨建设。从那块碑的捐款记名中,我们找到“武蔚文施银五十两”的记录。还有“武玉田施银四十两”等武姓人的捐款的记录。说明武家当时对山寨的建设确实很关注,有功劳。或许,这就是后来,武家移居山寨,建立自己的山庄的原因。由于当时武蔚文已经七十多岁了,呼之为“延寿庄”以乞长寿,也是可能的。
延寿庄依山而建,蜿蜒曲折、重重叠叠,确实是很好的山区防御工事。


上面资料中提到“撰文:尚疑”,原作者是谁,俺真的不知道。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从山上往下走,路过一堵残垣断墙,似乎这也是一个寨子。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但除了短短几堵断墙外,里边啥也没有了,只剩了厚厚的茅草和沿未返青的小树。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再看一遍延寿庄和下面的道路。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回到胡家庄村口,向右拐,稍前,再向左,过一座小桥。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然后,取道左侧,一路往上爬。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从这里,也可以隔沟眺望延寿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很快就到达大涧村。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在村民指点下,沿村中街道,七拐八拐,穿村而过,到达大涧村南口,前方高处,就是惠泉庄了。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先顺路看看大涧村的现代民居吧。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终于到了惠泉庄的北墙根下。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顺着围墙外的马路,往前走。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绕到南头。这就是惠泉庄的大门。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又是铁门紧锁。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不过,还好,可以隔着门缝,看看里边的风景。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再看看大门外,两侧的风景。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合影留念。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就此罢休,真是不甘心啊。从这里再爬到窑顶上看看。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首先看到那边远远隔沟想望的延寿庄。右侧下面就是大涧村。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然后,回头向南,从这里爬上去,就是惠泉庄窑顶。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这就是刚才在正门口隔着门缝看过的小院。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从刚才那个小院,视线稍稍南移,又是一个小院,应该是在正门里边的左侧。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站在窑顶向南望去。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沿着窑顶窄窄的走道,走过来,回头向下一看,吃了一惊,西侧外面就是几十米深壁陡的土崖啊。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庄院的南头。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再回头看看。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然后,沿塌陷的围墙豁口,走下去,进入二层院是南边的小院,迎面是一孔窑洞。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窑洞里边粉刷墙壁,基本完好。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然后这个小院向北有一个小门。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穿过这个小门,进入一层的窑顶上。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这是来到一层窑顶,最北头。向南回望二层窑顶小院风景。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从这里看北看,下面右侧就是惠泉庄正门。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啃了几口干粮,然后再返回南头的小院,从这里爬上去。原路返回。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这个孩子喜欢独处,一个人在这儿坐着。那两孩子还在下面吃干粮的位置上。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看到那头还有一个小院。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这个小院比较完好。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然后是大涧村现代民居,对比一下。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末了,还有一场群喜表演,顺便看看风景。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一日遍访三古寨(二):延寿庄 <wbr>惠泉庄
都是长焦的拙作,光线不是很好。抓拍能力有限,将就看看吧。

 

本次的惠泉庄之行,也就到此结束了。末了,再拷贝一段资料,供参考:

 

惠泉庄是太谷的八大古庄之一,位于太谷县侯城乡大涧村山巅,是太谷晋商首富孙家长门修建的避暑山庄。
 村里人称为“孙家山寨”或“寨子”。山寨占地约3亩,海拔980米。这里已经是荒芜一片,寨子雄居山峁之上,依势筑墙,将整个一座山峁团团围定,墙高15米左右,底厚近2米,顶宽1米,墙上砌有跺口。寨后是不可攀援的峭壁悬崖。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孙家山寨与另七大古庄都在南山上,相隔最远的不到十里,最近的不到一里,寨寨相连,互为呼应。山庄巍然挺立,透出几分雄奇,几分苍凉,几分神秘。


惠泉庄结构为二层三进院。石庄门、土堡墙、土窑洞、瞭望口、石碹窑……均历历在目。刻有庄名“惠泉庄”三字的庄门显得气派阔绰,气势恢弘。整个庄子小巧玲珑,结构紧凑而坚实。庄子现有面积不算大,分前院、后院、上寨,有佣人院、屯兵洞,有磨房、坊碾、水井,有饲养牲口的地方,还有暗道机关。一进小院已经不存,能进入的是二进小院,里面种着些果树、枣树和蔬菜。第三进院是一座一堂两屋的三开间石碹窑洞,正中洞门上嵌石刻“石室”二字。显然主人是明确石窑洞的特殊功能的。窑中盘有土炕,冬暖夏凉、舒适、宜人,感觉主人对这里很惬意。当初肯定是山庄里的一处重要场所。二层现在已经是断壁残垣,面目全非了。由于整个院落依山势而建,前后错落,别有洞天。堡子上有瞭望口,内有环寨通道,堡墙每隔10米,有一个防御工事,即岗哨亭位。建筑布局是主人独出心裁的杰作,造诣深远,结构严谨,是个多功能的堡寨,它既有对强盗匪贼袭击掠抢的防御功能,又有古香古色的传统石窑的建筑形式;既是纳凉避暑休闲度假的别墅,又是空气清昕无噪声安神静心养身疗疾的疗养院,更主要的是冬夏凉又有防火功能的传统民居。 寨墙蜿蜒盘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颓败斑驳,千孔百疮,一如那历经风雨沧桑的烽火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