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之行(三):介休秦柏禅院
张建华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续前)

(1)中午在古县宾馆用过午餐后,即上车北返,在车上晕晕乎乎迷糊了一阵。忽然睁眼一看,车停在一个大院内,不知是何处,只看见眼前有一个戏台,应该是一个庙。

(2)再回头看这边,赫然一个庙门。

(3)走过去,看近景,门上有匾曰:“秦柏禅院”。

(4)门旁边还有一个牌,原来不只是门,也是一个殿。

(5)门口一侧的两尊门神。

(6)过门神殿,再往前,迎面一堵石壁,上书四个大字。弄不清是几个什么字?请教了一位专家,回答说是:汉字!呵呵,有点搞笑了。反复思索猜测,感觉好象是“福灵柏祠”,不知猜对了没有。(另据朋友清源孟封教,当为“神灵默佑”,谢谢!)

(7)秦柏,据介绍,已经有2640年的历史了。

(8)好粗的一棵大树。

(9)再来一张古柏全身照。

(10)古柏后面的一间小庙,名曰龙天庙,这是龙天庙内景。据介绍是晋太安年间,介体县令贾浑为死宁介休,夫妻二人皆为匈奴所害,后当地百姓深为感动,建庙祭祀,并奉为呼风唤雨、降妖除魔的龙王爷和送子送福的子孙圣母。哦,看来是到了介休了。

(11)龙天庙后的大雄宝殿

(12)大雄宝殿西侧的三神殿

(13)三神殿简介

(14)大雄宝殿东侧,与三神殿遥遥相对的树神殿内供奉的树神爷爷和树神奶奶。

(15)大雄宝殿后面,过一个小门,进入后花园,沿石子铺成的甬道,曲曲折折,来到最后边。这是三贤壁。

(16)壁前有三尊石像,中间的一位是介子推。

(17)石壁上刻画着介子推的生平简介,及故事画面。

(18)介子推右侧的郭泰。

(19)郭泰简介。

(20)介子推左侧的文彦博。

(21)文彦博简介。

(22)返回禅院,见东侧围墙上有介子推生平的石刻图画。

(23)还有历代名人咏介子推生平事迹的诗词,多怨愤悲叹之调。

(24)出禅院大门,回到下车时的大院内。看看戏台底下还有一个门,穿过去看看,这应该是山门了。

(25)秦柏岭风景区一览图。

(26)庙外风光,到处泛绿,但也可见植被还是稀疏,只是到了夏天,山上草长了不少,为大地平添多少绿色。此后,乘车下山,走108国道,取道介休,上大运高速,一路疾驰,于7:00左右回到农大校内,结束了此行。
下面附一篇百度来的秦柏资料,供参考:
与张壁古堡仅隔约25公里(距山西介休市区只有9公里)处,有一座秦柏岭。它因山上有一株相传晋文公手植的柏树而得名(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那为什么不叫“晋柏”而叫“秦柏”呢?笔者在下文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说起这株秦柏,那可了不得。一是树龄高寿,迄今已2650余年;二是体魄魁梧,株高15.06米,胸围11.8米,根部周长16.7米,树阴覆盖面积可达300平方米。她比陕西黄陵享有“世界柏树之父”美誉的“黄帝手植柏”还要粗1.8米,须十一二个成人手拉手才能抱拢。因此,称她为“华夏第一柏”或“中华柏树之王”一点儿也不过分。
秦柏演春秋,晋贤传寒食。秦柏岭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26个世纪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柏岭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营销部经理张莉向我讲述了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晋文公和介子推的一段故事。
晋文公名重耳,他出任晋国国君后,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但是他的王位得的非常不易,因为它的父亲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当上晋国的君主,她先是设计害死了长公子申生,又图谋陷害次公子重耳。重耳得知后与几名亲信匆匆出逃,一路上备受艰辛,有的亲信竟弃他而去,只有大夫介子推忠心耿耿,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一次,重耳饿昏在荒野,情急之下,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大片,熬成肉汤喂入重耳口中,才救了重耳一命。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称王,号晋文公。晋文公登上王位后,大肆封赏,甚至连曾经背弃他的人也都给了封赐,却恰恰忘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而介子推是个性格耿直、不重名利的人,晋文公即位后,他便托病在家,编织草鞋,侍奉老母,根本不想去与晋文公拉什么关系。过后晋文公在别人的提醒下才想起了“割股啖君”的介子推,而这时介子推已与母亲躲到绵山里面隐居起来了,无论晋文公如何呼唤都不肯出山受封。
晋文公无奈命人三面放火烧山,想用这个办法逼介子推出山。但奉命执行这一任务的大臣赵衰、狐偃,自知功不及介子推,竟暗中指使士卒四面纵火,断了介子推可以逃生的路,就这样,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绵山之上。晋文公悲痛自责不已,为了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和寄托自己的忏悔之心,他下令全国在三月内不可举火,“寒食节”就是由此而来的。同时,晋文公还来到距绵山不远的一座山岭上,亲手植柏以为明志,这就是“秦柏”和“秦柏岭”的来历。秦是晋文公夫人怀赢的姓,她是秦穆公的女儿,在秦晋联盟的政治战略中作为人质嫁给了晋文公。晋文公种植了那株本意是纪念介子推的柏树后,又担心老百姓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君王,所以不愿吐露这棵树的真正含义,只是随他夫人之姓称其为“秦柏”。这样做,恰恰曲折地反映了晋文公“退思补故”的心理,给后人知耻自律、反思自新留下了历史的鉴戒。
我步入近年来翻修一新的秦柏禅院,怀着虔诚沉思的心态,默默地拜谒历经千年沧桑的古柏。远远望去,秦柏像一尊双手合十、盘腿而坐的神灵大佛,既庄严肃穆,又气宇轩昂,高大的树干,伸展的枝叶,似乎处处都闪射着神秘的灵光。走到近旁,眼前的秦柏,铁杆铜枝般的身躯巍然屹立大地,又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微风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声仿佛是“树神”老人向你讲述着什么。是啊,她目睹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荣辱成败,阅尽了二千余载的风云变幻。她是中华灿烂文明史的见证者,是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面猎猎飘扬的旌旗、一座巍峨壮观的丰碑。
彰扬“介子文化”,是秦柏生态旅游区突出的人文特色。无论是秦柏两侧的碑廊、“退思园”内介子推的雕像,还是祭拜大道上用黑色大理石镌刻的18篇巨幅"诗路"(亦称寒食文化大道),无不凸现着介子推“轻生死、重名节;轻功利,重义节;轻物欲,重气节”的价值观念,展示着古今贤人以秦柏和寒食节为载体所传承的人生哲理。游人将从中领会“介子文化”的真谛,进而反思检点自己的人生轨迹,获取有益的启迪和感悟。
登上建于秦柏岭最高处的清明楼,整个景区的景色尽收眼底。秦柏岭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锦明告诉我,秦柏岭生态旅游区占地3000余亩,由秦柏禅院景区、寒食文化景区、宾馆服务区、户外拓展培训区、经济林观赏区和军事文化射击娱乐区等几大部分组成,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集吃、住、游、娱、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旅游区,自从开发以来,倍受各界青睐。
应主人盛情挽留,我在岭上住了几日。那几天正是“秋老虎”施威甚烈的日子,市区酷热难耐,而秦柏岭上却凉爽宜人,晚上睡觉得盖薄棉被。尤其让人欢喜的是,满山的绿树成荫,芳草萋萋,野花吐艳,山雀啾啾。徜徉于山野之间,一股回归大自然的舒畅在全身心荡漾。这里栽植有30多种树木,共计50余万株,整个景区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来此旅游休憩,无异于进行一次在闹市难得的摄氧健身运动,那种纯净透明、神情气爽的感觉,叫人难以忘怀!
啊,美丽迷人的秦柏岭,你让我留恋不舍,下次我还会再来!
( http://csjrb.blog.sohu.com/62230776.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