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书里的图,比文字更有逻辑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基本准备
1.全神贯注和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
2.世界那么大,我们平常逻辑推理依赖的主要是间接证据。所谓,无图无真相,可靠信息源
3.事物-事件-观念
4.事物是现实存在的
5.事件是由各种事物及其互动组成的。
6.观念是对事物的描述
7.牛头马面这个观念存在我的脑海里,这就是主观事实。
8.语言文字是各种观念的排列组合。
9.词不达意,就是,观念描述不清
10.撒谎虚构的不是事实,而是塞给你一堆错误观念。
11.沟通要考虑对方的逻辑能力
12.双重否定,是个操蛋的沟通表述方式。我又不是不喜欢吃肉。
13.沟通的关键,是求得他人理解。
14.撒谎是个心理问题,而不是逻辑问题
第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同一律:事物具有的唯一性
2.排中律:事物本身没有中间状态。要明确是非。
3.充足理由律:有因必有果。
4.矛盾律:一个事物不可能同时在是与非的状态,即是真,又是假。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都是一个意思。
5.人为制造灰色地带,就是掩盖真相。
6.嫌疑对象,就是有能力作案的人。
7.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公知就是老爱把根本原因归咎于政府和社会。
8.原因的四种形式: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形式因。
9.地图炮,就是全称命题。
10.点名约架,就是特称命题。
第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1.学习、掌握一定逻辑论证和推理的能力,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
(少上当,少吃亏,少犯傻;多发现朋友、机会和财富)
2.逻辑推理,画图,更直观可靠。
3.论证的基本要素:前提,结论
4.断言:简单明了的事实论证
5.否定命题:不是所有的,所有的都不。意思完全不同(前者是特称,后者是全称)
6.阴谋论和推理,最容易的开始,就是比较两件事。
7.联言论证:同时并列断言多项事实。其中任何一项,都是真的。
8.选言论证:真相二选一,必有一个罪犯。两个人不能同时无辜,又同时是罪犯。
9.条件论证:结论只是N多可能性的一种。
10.P、M、S,大项、中项、小项。
每一个M都是P。
每一个S都是M。
每一个S都是P。
三段论
11.事实命题,客观。概念命题,主观。
道德评价,都是主观的。
司法评价,更客观。
12.特称=不周延的。全称=周延的。典型逻辑错误术语:中项不周延。
基本都是胡猜
13.所谓量,就是命题定义的范围。结论不能超过前提的量。
地图炮,一般都是超量了。
14.演绎论证=必然性结论。犯罪推理,证据搜集。
15.归纳论证=可能性结论。科学实验,抽样调查。
16.使用听众能听懂的语言,进行推理,演讲,论证
第4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1.常识,基本逻辑能力。
2.怀疑是一种适当的、必要的态度。但,不要过度,也不要过于轻信。
3.偏见,是一种预判。
4.合乎逻辑,就是,合乎真相。
5.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打败对方。
第5章: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1.逻辑能力的高低,跟误解产生的概率成反比
2.否定前件:你不爱国,所以,你.....。扣帽子。
3.肯定后件:倒果为因。胡下定义。
4.中项不周延:以偏概全。胡乱联系,阴谋论。
5.偷换概念:利用多义词,争议概念。不确定定义。
6.窃取论题:先定罪,后说你有罪。(月饼事件,有罪推定)心灵鸡汤,常用手法。
7.虚假假设:阴谋论的开始。
8.稻草人谬误:欺负老实人。通过攻击道德,攻击别人的观点。你跟我讲理,我跟你讲感情,你跟我讲感情,我跟你讲正义,你跟我讲正义,我跟你讲理。
9.误用传统:传统的生命力,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盲目套用传统,就是逃避进步)传统和糟粕,差的就是逻辑。
10.以暴易暴:他不仁,我不义。
11.对人不对事:争吵,不是,论证。
12.压制理性:拒绝任何对权威的怀疑。
13.滥用专家意见:砖家。职业的托儿
14.如果质量完美地用数量来描述,那么质量和数量之间的界限就消失了。
爱,美丽,自由,无法量化。
15.以出身论英雄。剥夺别人的发言权力和真相表述。偏见,剥夺他人公平的机会。
16.至于分析:罗列一大堆事实,就是没有结论
17.简化主义:什么都想一句话解释清楚。所谓,干货。就是简化主义的典型。
18.分类错误:指鹿为马
19.混淆视听:狼,还是,哈士奇?(玩情感,找人洗地)
20.以笑视非:卖萌求同情。恶搞求胜利。
21.以泪掩过:装惨,装傻,装无辜。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欺负别人找不到证据,并不能证明你的正确。
23.两难陷阱:故意把N种可能性缩减成2个非A即B的选项
24.以先后论因果:把时间当成唯一的真理依据。我认识她比你早,所以我更爱她
25.情感误导:不转不是中国人
26.功利误导:转了你就赚了。
27.避免结论:假装无解,欺骗大众。
28.简化推理:煽动技巧,给乌合之众一个看上去简单可行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