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课堂语言禁忌,你犯了吗?

(2009-02-11 08:52:00)
标签:

杂谈

2006年,我从大学走进二高,踏上三尺讲台,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生涯。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的工作有遗漏,有失误,走过弯路,做过无用功。但是,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成长的高度重视下,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也成长了许多。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青年教师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也有很多的体会。例如,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组织,重难点的把握,尤其是在不断听课和学习过程中, 我对课堂语言的运用,有以下体会:

第一,忌“一言堂”

对话是交流的基础,有对话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产生情感。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不是教师独领风骚的舞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授课内容启发学生理出学习思路,独立思考;摸索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同学谈论交流,从而排除思想顾虑。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后,要及时评价,触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围绕学习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并得到正确的个性化的理解。因为,教师的激情评价、点拨,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和感情距离的缩小。

在这一点上,我有深刻的教训。去年因为刚刚走上讲台总是认为知识就是要靠老师讲会的,老怕自己讲得不到位,不够仔细,一堂课几乎从头讲到尾,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主动性的培养,也就是学生没有动起来。因此,在第一次月考中我所带的两个班的成绩不太理想。后来通过不断听其他老师的课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这点不足,并及时做出调整,成绩就有了起色。

第二,忌狭隘偏激

宽容是春天的一缕轻风,是冬夜里跳动的火苗。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学生由于他们受教育的环境和认知水平不一致,因此,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对事物的看法也是有差异的。面对这些“差异”,教师若是疾言厉色地对待,缺少“春天的轻风、冬夜里的火苗”,学生就会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对学习中的问题不再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划定学生的答案。明智的做法是:面对学生认识的不一致、观念的分歧、思想的碰撞,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分别表明自己的立场、阐述自己的理由。当学生正在发言时,教师千万不能急切地打断他们,或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学生,或代替学生过早地下结论。因为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使课堂交流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只有宽容大度,才能使学生长智能,自己得人心。

在一次评讲作业时,有这样一个题:The price    ,but I doubt whether it will remain so. 要用“go down” 的合适形式填空。这个题大部分学生都做对了,所以我没有细讲,只是一语带过。当我把所有习题讲完之后,有位学生站起来问这个题,这个题本来要用现在完成时态,她认为用一般过去时合适。我就又仔细地给她讲了一次,可她还是不明白。为了不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我就告诉她:“这个问题我们下去之后单独讨论好吗?” 她就欣然地接受了。下课之后,我就又与她讨论,发现原来她没有真正的弄明白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我就把这两个时态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给她仔仔细细的讲了一遍,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她临走的时候还说:“老师,我以后遇到这样的题再也不会错了。”最近这个学生在英语课上更积极了,我想这就是因为我让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第三,忌自我炫耀

教师先于学生步入社会,肯定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如果教师适当地拿自己现身说法,启发学生努力学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经常用自己的亮点来反衬学生,就会给学生留下自我炫耀的印象,让学生特别反感。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既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又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顾自己进入自我陶醉状态,轻视学生的反应,效果绝对不好。明智的做法是:教师运用激情等有效的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自由展示、自由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进行肯定和赞扬,特别是在每一次进步后。这样学生就有一种特别被关注的感觉,他们会越来越有信心参加学习活动。

第四,忌挖苦谩骂

教师教态要认真。谈吐要文雅,口气应亲切,不讽刺、挖苦、谩骂学生。

有时,我们在学生的评教中会看到这样的文字“请×××老师以后不要讽刺,挖苦我们,我们不是木头,我们是真的不会”。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 “不会”、“不知道”、“忘了”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可我想说的是:不要让学生看轻了你,不要降低了你的人格。一次,我上课提问了一位成绩属于中间层的学生。他站起来后,先是不吭声,磨蹭半天才低头小声说“我不会”。我当时并没有批评他,只是说“It doesn’t matter. You just need to work harder, ok?”就让他坐下了。在他当天的作业中,我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没有批评我,要是我们初中老师又要骂我是猪了,正因为如此,我初中英语才学得不好,我以后一定好好学英语,我向您保证,以后上课您提问的问题我都会。”他保证的以后真能做到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要注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在听研讨课的时候也要学习别人优秀的课堂教学语言。在别人对我们提出来问题的时候,要能够真正从内心认识到,并且下工夫把他解决掉,因为课堂无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学案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