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铎故居》(解说词)

(2008-12-11 14:03:00)
标签:

杂谈

《王铎故居》(解说词)


    九曲黄河,像一条金色的飘带,逶迤蜿蜒。她润泽了广袤无垠的神州沃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洛阳,就是这条飘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洛阳,地处“九州腹地”,“河山共戴,形胜甲于天下”,是举世公认的河洛文明的中心。“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优越的地理位置,频繁的人类活动,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存。王铎故居,就是这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积存中引人瞩目的一颗耀眼星辰。下面,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同去品味明清建筑的韵致,感受王铎艺术的魅力。


    


据史料记载,大书法家、画家、诗人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痴庵、雪山。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双槐里(现在的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王铎14岁开始读书,16岁入庠,30岁中举,天启二年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崇祯十一年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官等职。弘光朝廷建立,入阁为次辅,次年(1645年)入清。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王铎故居自修建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80余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神笔王铎故居曾因历史变迁,战争纷扰,受毁严重。解放后,人民政府拨资修复,旨在弘扬王铎书法艺术,陈列其书法手迹、碑刻、拓片和展示明清官邸建筑艺术。


    神笔王铎故居个性独特。整个故居主要由故居和宅居再艺园两大部分组成,故居体现一个“神”字,再芝园突出一个“仙”字。


比如,故居以“神笔王铎”、“独尊羲献”等为主线,以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诗画分展数室。王铎诗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见长。其书法诸体皆能,而草书成就最高。其草书风格集二王、掺入唐人狂草之法,同时还吸收黄庭坚、米芾之优点,自树一帜,将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影响中国书坛400余年。王铎草书大气磅礴,多姿多彩。笔法极其丰富,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结构紧密,连绵飞动,姿态欹侧,奇险生姿。王铎善用墨,首创“涨墨”之法。王铎章法之奇,奇在对作品空间形式的分割上。正如古人所云:“疏者自疏,密者自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王铎的书法,对行笔的轻重,书写的疾徐,线条的曲直,点画的断连,排列的参差,字组的错落,行间的疏蜜,无一不细心着意。完美地体现了高古与雄强的审美特征,有着极强的冲击力和震憾力。王铎的书法被古今中外称为“神笔”。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行草工二王,正书出钟繇,也能出自胸臆,名重当代,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其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其鸿篇巨制大气磅礴,势压群芳,无论笔墨之运用或章法之布局,均可谓匠心独运,时出神来之笔,为今人创作之模式。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画山水宗荆、关,丘壑俊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之气,敷以淡色,沈沈丰蔚,意趣自别。间作竹兰梅石,洒然有象外意。


王铎的画也很有成就,他以描摹山水湖光、花木草石见长,即以写静著称,然而山水听人意,湖光动天庭,花木抖魂魄,草石缭地精。他笔下的山水,潇洒明快,湖光淡泊高远;他笔下的竹、木、梅、兰沉重丰蔚中充满着清秀生机,精神焕发处饱含着凛凛风骨,肃然有象外的情趣。


王铎学问渊博,诗文词赋写得都很好。他虽然也主张诗必学杜甫,文必法韩愈,但是他更注重诗文的内容,反对泥古,反对明代的复古倾向。他主张文要有骨,要沉着,藻采太丰,反而风骨不起。他曾说:当有了写作激情,文思如潮涌,最紧要的是冷静、沉着。凡所思之事,所发之论,所抒之情都不过是素材,如果全部写出来,再传出去,便会视其为低能儿;若能精心剪裁,忍痛割爱,匠心独运,诗文便会主次分明,文约理赅,切中腠理。他打比方说:写文章和做衣裳一样,要尺寸准确,剪裁有度,不会割舍便不是大家,即是锦缎也成不了合身的衣裳而使华美失色;反之,为村野土料,若能精心制做,也会成为出众的精品。这确是具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王铎不是道学先生,而诗文却属于沉郁、庄重者流;王铎也不是风花雪月一派,而词赋却要风流如王谢子弟。他十分注意诗的意境和情趣而又流露出民歌风韵,他的诗作中有不少清新、明丽、活泼、隽秀之作。仅举{采菱曲}为例:“十五女儿颜色新,荡舟逐曲下通津。采菱伙伴多归去,贪弄荷花不避人”(曲中之一)。“新塘雨洗菱初肥,击汰菱波半湿衣。笑入深芦浑不见,满江唯有鹭鹚飞”(曲中之二)。曲中情、景、动、静、形、声毕具,兼而有之,同时又平易近人,妇孺都可以听懂,在明诗中是不可多得的。


王铎的诗文具有较大的影响,时人评论说:中州自何景明、李梦阳之后,诗坛衰落,孟津王铎起而振之,为一代宗主。他们认为王铎的诗作造诣全面,意境流畅,是诗文大手笔,因而追随其技法者很多。在清初文坛上,王锋和钱谦益、吴伟业、侯方域—样,卓而不群,都是自成一家的重要作者。


http://bbs.lyd.com.cn/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bbs.lyd.com.cn/UploadFile/2008-12/20081222365774103.jpg

http://bbs.lyd.com.cn/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bbs.lyd.com.cn/UploadFile/2008-12/2008122237471922.jpg

http://bbs.lyd.com.cn/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bbs.lyd.com.cn/UploadFile/2008-12/20081222371482755.jpg

http://bbs.lyd.com.cn/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bbs.lyd.com.cn/UploadFile/2008-12/2008122237262471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