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下、琅琊、桑娥、石女都指谁?

(2007-11-12 18:35:26)
 
 
历下是李清照故居。想到和李清照能并成的,大概还有谢道韫,而谢道韫的夫婿王凝之就属于琅邪王氏家族。
 

王凝之乃王羲之之子。以下是一些史书记载: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谢(安)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世说新语-贤媛》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世说新语-贤媛》
孙恩因民心骚动,自海岛帅其党杀上虞令,遂攻会稽。会稽内史王凝之,羲之之子也,世奉天师道,不出兵,亦不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官属请出兵讨恩,凝之曰:“我已请大道,借鬼兵守诸津要,各数万,贼不足忧也。”及恩渐近,乃听出兵,恩已至郡下。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凝之妻谢道蕴,弈之女也,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婢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资治通鉴卷111》
王凝之妻谢道韫。王献之与客谈义不胜,道韫遣婢白曰:“请与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障自蔽,与客谈,客不能屈。——《独异志》
 
 
李白的绝句也是唐人中成就最高的,七绝佳作尤多。许学夷引述诸家评论说,“胡元瑞云:‘七言绝,成都(按:指杨慎)以江宁为擅场,太白为偏美。历下(按:指李攀龙)谓:“太白,唐三百年一人。”琅玡(按:指.王世懋)谓,“李更自然,故居王上。”弇州(按.:指王世贞)谓:“俱是神晶,争胜毫厘。”数语咸自有旨。太白有挥斥八极,凌厉九霄意;江宁优柔婉丽,意谓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絃,一唱三叹。'又云:‘李作固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锤之迹;王作固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故难优劣。'愚按:王、李绝句以入录者论,元瑞似为有见,以全集观,少伯不能不逊太白也。”(〈诗源辩体〉十八)他们对王昌龄与李白二人绝句的评价及比较,都是较合实际的。
(〈诗源辩体〉(作者:明末许学夷)
 

王世贞(公元一五二六~九一年),字符美,号凤洲,一号弇州山人,又号天弢居士,苏州府太仓州人(今江苏太仓)。生于明嘉靖五年,卒于万历十九年。王氏系属琅琊,为王导后裔。祖倬,父,皆进士及第。世贞幼有神童之名,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年方二十有二。好为诗古文,官京师,与李攀龙等相倡和,名日益着。一生谨守父言,仕宦四十年,耻攀附。父,以滦河失事,为严嵩构陷,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入京求援不得。父死,扶丧归,倚庐三年;服除,犹苴履葛巾。构园居,兴弟世懋读书其中。及嵩去位,伏阙讼父冤,以言官荐起,历任各官,所至有政声。张居正主阁,世贞不甚亲附,后仕途遂多舛。初兴攀龙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声华意气,笼盖海内。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晚年渐造平淡。著述甚丰,仅四部稿、续稿,即近四百卷,四库提要云:「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余如: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觚不觚传、安南传、名卿绩纪等,皆有助于研史。世贞有志于史学,故史部著述独伙云。(吴智和)

 

卷一百八十一集部三十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别集类存目八

△《藕湾全集》·二十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仁熙撰。仁熙有《雪堂墨品》,已著录。其诗凡初集十卷,二集十卷,
馀九卷则文集也。初集作於前明,身经离乱,多悲苦之音,大旨宗尚北地、太仓、
历下诸人,未脱摹仿之迹。其论诗,谓时弊虽深,慎勿相救,公安救历下,至於
佻;竟陵救公安,陷於孱。其《与王昊庐论文书》,谓归太仆之文秀善而衷於宋
氏之理,秀善则易柔,衷於宋氏则理信而诎於气。又谓琅琊、历下,与毗陵、归
安,两家角立,毗陵、归安之流,几欲驾琅琊、历下而上之。然徒以其秀善婉媚,
沓迤千里,白苇平畴者,又安能服琅琊诸君子,制作诸大篇哉?观其持论,可知
其生平宗旨矣。

 

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杂家类存目四

△《对问编》·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江应晓撰。应晓字觉卿,徽州人。嘉靖末官涪州州判。是书刺取史籍所载
天文、地理、人物、杂事分条立说,议论多偏驳不纯。前有自序一篇,文颇聱牙。
盖亦沿历下、琅琊之习者也。

 

历下亭(杜甫)

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兰亭(王羲之)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李攀龙(历下)

 

1.【李攀龙】(1514-1570)明代诗人。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孤家贫,但刻苦好学。嘉靖进
士,初授刑部主事。历任郎中、陕西提学副使等职,官至河南按察使。先后与谢榛王世贞(琅琊)、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社论诗,是"后七子"首领之一。论诗比谢榛、王世贞偏狭,认为先秦古文已有古法,后世作者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句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语)。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所编《古今诗删》,宋元诗一首未录,可看出其论诗宗旨。其文聱牙戟口,成就不大。其诗亦多模拟剽窃之作,偶然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情时还有一些较好的诗,如《送明卿之江西》、《挽中丞》。七律和七绝相对较好,声调清高,词采俊爽,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而乐府诗则如"临摹帖"。有《沧溟集》30卷。
2.李攀龙(1514-1570),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知府,当时顺德正逢灾乱,他到任后查灾情,问疾苦,兴利除弊,三年任期内境内大治,除弊兴利,刷新政治,政绩斐然。
李攀龙是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被尊为“宗工巨匠”。其《沧溟集》风行天下,历百年而不衰。他编的《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
著名的登邢台诗为其在任期间所做
郡斋西北有邢台
落日登临醉眼开
春树万家漳水上
白云千载太行来

 

明中叶的后出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员为代表的“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