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釉里红常规浅谈

标签:
转载 |
分类: 收藏瓷器鉴定 |
一、釉里红的起源及发展
http://s12/mw690/002nPpTpgy6MU3wbRwL0b&690
唐代邛窑青瓷红斑瓜稜型水盂 高4.5厘米 现藏于四川邛窑古陶瓷博物馆
http://s12/middle/8232ed67ga823b1772c5b&690
唐代长沙窑烧制的原始釉里红碗
http://s13/middle/8232ed67ga823b6978bcc&690
唐代长沙窑烧制的釉里红瓷器
http://s2/middle/8232ed67ga823bdaacce1&690
金代婴戏纹梅瓶,淮北隋唐古运河博物馆藏。
http://s2/mw690/002nPpTpgy6MTZ2dK0Nc1&690
宋代钧窑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学Percival David中国艺术博物馆藏。
二、釉里红及其形成机理
http://s6/mw690/002nPpTpgy6MTZuZWf3a5&690
元釉里红玉壶春瓶,通高21.5厘米。(装饰技法—涂绘)
2003年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镇土城子村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
http://s5/mw690/002nPpTpgy6MTZDpCiod4&690
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的元釉里红玉壶春瓶局部图
http://s16/mw690/002nPpTpgy6MTZIINX18f&690
http://s9/mw690/002nPpTpgy6MTZP9p1eb8&690
http://s13/mw690/002nPpTpgy6MTZQe6lu3c&690
http://s15/mw690/002nPpTpgy6MTZStAuO9e&690
http://s5/mw690/002nPpTpgy6MTZTqJ6s04&690
http://s13/mw690/002nPpTpgy6MTZUmxuQec&690
http://s7/mw690/002nPpTpgy6MTZWMlrU56&690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折枝石榴纹梅瓶,上海博物馆藏。
http://s16/mw690/002nPpTpgy6MU051yOjff&690
三、元代釉里红呈色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http://s1/mw690/002nPpTpgy6MU0oDqtGe0&690
元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口径7.7厘米、通高22.5厘米。(装饰技法—涂绘)
1974年景德镇市郊后至元四年(1338年)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http://s7/mw690/002nPpTpgy6MU0vvP4qd6&690
元釉里红云凤纹玉壶春瓶 ,口径6.8厘米,高23.3厘米。(装饰技法—线绘)
1981年江西省文物商店从乐平县收集,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http://s6/mw690/002nPpTpgy6MU0CDvF395&690
定为元代的釉里红开光人物纹玉壶春瓶,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装饰技法—线绘)
四、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主要装饰技法
http://s2/mw690/002nPpTpgy6MU0Of8Nrc1&690
盘上书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镇日闲。”(装饰技法—涂绘)
http://s7/mw690/002nPpTpgy6MU0WeC3k96&690
1974年景德镇市郊出土的
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http://s3/mw690/002nPpTpgy6MU0YPJZMd2&690
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局部图(装饰技法—涂绘)
http://s12/mw690/002nPpTpgy6MU10X9rlcb&690
元红釉老年文吏俑,高20.4厘米 (装饰技法—涂绘)
1974年景德镇市郊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http://s12/mw690/002nPpTpgy6MU13pCT93b&690
元红釉中年文吏俑(装饰技法—涂绘)
1974年景德镇市郊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http://s6/mw690/002nPpTpgy6MU16wAW9e5&690
1980年11月29日江西省高安市第二机电厂出土。
http://s1/mw690/002nPpTpgy6MU1amwSc70&690
元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装饰技法—涂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盖罐,原系出土物,是一位农民在山坡上挖沟种茶树时发现的,作为存放稻谷的器具,后被苏州市文物商店下乡收购古物时发现,交当时的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前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闻讯后,专程赴吴县观赏,看了后,赞不绝口。
这件釉里红白云龙纹盖罐(通高28.5厘米,口径12.7厘米,腹径25.1厘米)为直口矮颈,丰肩皤腹,胫部微收,浅细砂底,带有底面旋挖而成的假圈足。盖部宝珠形钮,盖设里外两口。以盖钮为中心施有对称的锦葵花叶一周,钮基部及盖外缘都施釉里红釉彩,花叶上散涂铜红呈色剂。腹部浅刻盘龙两条,组成主体纹饰。在刻画龙纹的轮廓线外施釉里红,胫下部刻变体莲瓣纹样。整器胎白质坚,施青白釉,釉面肥厚,造型浑圆庄重,装饰别致,发色艳丽,堪称元代釉里红器的佼佼者,是国内外罕见的早期釉里红瓷器。
该罐在构图艺术上极有特色,罐表以盘曲升腾的白龙为主体纹饰,龙体上下之间的空白处以艳红的呈色衬托,似为飘动的彩云。两条白龙蜿蜒升腾在片片红云之中,红云白龙,相得益彰。卓越的制瓷匠师以强烈的色调对比,烘托出白龙升腾在云宵中的动态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制瓷工匠的审美情趣。
http://s10/mw690/002nPpTpgy6MU1eMlHr19&690
元釉里红白云龙纹盖罐
http://s7/mw690/002nPpTpgy6MU1hnPVQ06&690
元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装饰技法—拨白)
http://s15/mw690/002nPpTpgy6MU1lLgMSce&690
元代釉里红地凤纹玉壶春瓶 ,高22.7厘米 。(装饰技法—拨白)
此瓶著录于《元代瓷器》P98页、《中国宋元瓷器价值汇考》。
http://s9/mw690/002nPpTpgy6MU1o2uO4e8&690
元代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高28.6cm,口径7.8cm,足径9.8cm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装饰技法—拨白)
http://s1/mw690/002nPpTpgy6MU1qRzji10&690
元代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装饰技法—拨白)
http://s11/mw690/002nPpTpgy6MU1th8Poba&690
元釉里红雁銜芦纹匜 高5.5厘米,口径14.3厘米,底径8.7厘米。(装饰技法—拨白)
1980年11月29日江西省高安市第二机电厂出土。
http://s12/mw690/002nPpTpgy6MU1Ftwnxbb&690
元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高31.4厘米,口径8.4厘米,底10厘米。(装饰技法—线绘)
1964年北京丰台元代塔基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http://s15/mw690/002nPpTpgy6MU1I7nY24e&690
元代釉里红花草纹玉壶春瓶
1978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翁牛特旗文物管理所藏。
http://s11/mw690/002nPpTpgy6MU1Lg25c9a&690
元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口径6.8厘米,高23.8厘米。(装饰技法—线绘)
1981年江西省文物商店从乐平县收集,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http://s7/mw690/002nPpTpgy6MU1NFYLI26&690
元釉里红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英国大英博物馆藏。(装饰技法—线绘)
http://s9/mw690/002nPpTpgy6MU1QE17298&690
元釉里红折枝菊纹转心杯
1980年11月29日江西省高安市第二机电厂出土。
http://s14/mw690/002nPpTpgy6MU1TdJQp4d&690
元釉里红牡丹凤纹塔式盖瓶,尺寸不详。(装饰技法—线绘)
出土于湖北省黄梅县,现藏于湖北省武汉市聚缘会馆。
http://s1/mw690/002nPpTpgy6MU1W0nNCe0&690
元釉里红野红卷云纹小罐
菲律宾出土
http://s14/mw690/002nPpTpgy6MU1ZvEQZ2d&690
元釉里红花卉纹小盒
菲律宾出土
五、元明不分的釉里红瓷器
http://s4/mw690/002nPpTpgy6MU263OFld3&690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鹤纹双耳瓶,高52厘米,笔者藏。
http://s15/mw690/002nPpTpgy6MU2cvYS28e&690
1980年11月江西省高安市第二机电厂出土,现藏于高安市博物馆。
http://s11/mw690/002nPpTpgy6MU2fReki2a&690
元釉里红盖罐,高30.5厘米,口径13.5厘米。(装饰技法—线绘)
http://s6/mw690/002nPpTpgy6MU2J4J3D05&690
元釉里红开光祈雨图罐,高42厘米。(装饰技法—线绘)
江苏省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http://s3/mw690/002nPpTpgy6MU2OVRu232&690
元代的釉里红开光人物纹玉壶春瓶,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装饰技法—线绘)
注:主要参考资料
1、揭晓长沙窑蓝釉及铜红釉形成之谜——林亦秋
2、裴说五大名窑《钧瓷》——裴光辉
3、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黄云鹏
4、浅谈掌握“釉里红”釉料绘画——于旭凯
5、釉里红装饰——作者不详
6、釉里红烧制关键难点详解——李申盛
7、元釉里红及红釉瓷器——叶 蓉
8、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与鉴定——朱裕平
相关链接:艺超网《釉里红常规浅谈》
相关链接:和讯博客《釉里红常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