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这次是第五次因为做饭,产生的争吵,于是我不得不重新梳理头绪,避免再次产生不愉快。记得当天看见了一句话,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否则会招致更多的烦恼。晚上的时候上天就给了我印证这句话准确与否的机会。虽然我不想要这个机会。
之中长长而火药味十足的交锋因为和谐大氛围就省略不计了,但是从中,我也得到了一点启示。
每个人脑子里面有个模式。这个模式有先天的成分,但是它与后天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能说明问题,一个在战争中成长的孩子,第一反应是敌对的、自我保护的,这与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环境教育他那样做。于是观察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就大约可以猜测到这个人的部分特征。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权威标准指导下,我这个迟钝地不善于观察别人也不管别人如何想的人,也知道了,朝鲜族男子是不一样的,与汉族是不同的。于是某天我发扬不怕死的精神,努力为自己争取部分自由和解放,向对方脑袋里面一种长期的自然的相对固定的习惯宣战,结果惹对方不开心了。积极的方面是动摇了对方脑子里面的那个模式,消极的方面自然是影响了阶级感情。
再来分析分析自己,说了别人脑子里面的框框,其实自己脑子里面何尝不是有个条条框框呢?从小希望自己成为某类人,过某类生活,虽然现在时常会觉得很可笑,但是还是存有残毒,幻想手到擒来,所向无敌,只是从来没有想过要迈进厨房,做一日三餐!所以,让我清清静静地念经,我很开心;让我毫不示弱地插经幡,决不服输;可惜在那个小厨房里,我却很慌,很想赶快结束,很想逃。
事物的存在方式是对立的,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估计只能磨练自己的内功了。要么变成超级大厨,要么变成超级大妈(天天战争的结果),自然还是前者更加符合一个淑女的形象吧。
当两个人接触了,两个脑袋碰撞了,两个脑袋里面的框框开始兼容进程,在发生相互冲突这种情况的时候,经过或温和或激烈的处理方式,最终还是要兼容的,当然,也有分道扬镳的,这个就看深奥的缘分二字了。
今天看到文子的博客,文章《遇见伏藏师》,看得我眼眶发热,想起了上师,在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圣人,他们生活简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开启我们的智慧,从烦恼轮回中解脱,像母亲盼望孩子回家一样热切地希望我们重识光明自性。和他们在一起,即使是迟钝的我,也能感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那种关怀,如同一颗巨大的火种,能刹那点亮内心的光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