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让孩子理解和知道无知到有知 |
分类: 我的文章 |
教育,要让孩子理解和知道教育,要让孩子理解和知道
夏日的傍晚,我在北京的一处人行道上,看到一位年青的母亲把两三岁的小男孩推到墙壁处,厉声地喝斥:“你要什么就得买什么,谁惯得你!你这是错误的行为!”听得出来,这位母亲的本意,是不想惯着她的孩子,让他有一些不良行为。但她严厉的声音与使用的“错误、行为”这些名词,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理解的,他也不知道面对一些诱人的物品时,他应该怎样克制与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只是委屈地哭着,不知道怎样回应母亲。
今年新年前,朝阳区两位小学教师把班里一个女孩子的视频转发到家长群,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议论。视频拍摄的是班里在举行迎新年活动,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一个男孩子朗诵诗歌时,用手捂住了耳朵。老师便认为她的行为是反感朗诵,是与精心组织的新年活动不和谐的,当场对她进行了教育。
“你这讨厌,你自己看看我们录的,全有你讨厌的镜头!”
“滚,起来!你都激起民愤来了。”
“这个也发上去,让你妈看看你的德行!别人家的家长看到你都烦!”
“全班同学都讨厌你!”
这位老师克制不住情绪地当着全班同学,对这个女孩使用了“你讨厌、滚、民愤、德行”这些词语,小女孩可能都不很理解,她能够感受到的,只是老师厉声的批评。她可能也不知道,在他人朗诵表演的时候,她应该认真地倾听,不应该捂耳朵。
在这个事件中,小女孩是有些无知的,她的神情茫然无措,需要理解和知道;老师的角色与学生不同,但她也有着自己的无知,她不知道她不应该对小女孩使用这样粗鲁的词语,不知道在小女孩捂着耳朵时,她可以采用更好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她更不知道不应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对待一个无知的学生,她甚至不知道这样的视频,是不应该发到家长群里的,这不只对小女孩与家长不好,也对身为老师的她不好。她只是在使用着成人的要求、使用着她自己的行为方式,忘记了小女孩是尚幼小无知的,忘记了一位小学教师应该有的职业修养。
在家庭中、学校中,有很多家长、老师对孩子实行着这样的教育。他们用成人的观念、语言要求着孩子,而没有去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孩子,并且让他们去理解和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
没有理解孩子,也没有让孩子理解和知道,就对他们采取了“批评教育”,这是一些教育者普遍存在的现象。
幼小的孩子,其实都是无知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习。他们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就是要理解和知道生存世界的各种事物与行为规则,一点点一步步地学习,由无知逐渐地成为具有生存知识、技能与符合社会道德的人。
而从无知到有知,首先是要理解一些事物、知道行为的规则,然后才能明白生活的情理,才能去遵循与做好。
命令与打骂等强迫性“教育”,虽然也能让孩子去遵循一些事情,但这样的教育,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也产生压抑与愤怒,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他们虽然顺从着家长、老师的要求,却难以开心、热情、主动地做好被要求的事情。
对孩子们实行强迫甚至粗暴教育的教育者,应该读一读雷米特的《父亲所忘记的》。雷米特是美国的一位年青的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却总是用自己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一天晚上,他在批评与惩罚儿子后,坐到儿子的床前,看着儿子睡去的脸上挂着的泪水,突然意识到了,儿子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他深刻地反思着,写下了给儿子的这封信:
我儿,你静静听着:
我在你酣睡去的时候这样说,你的小手掌压在你小脑门儿下,金色的头发给汗水黏贴在额上,我悄悄地来到你的房里。几分钟前,我在书房看书的时候,突然一股强烈的侮意,激动了我的心,使我失去了抗御,使我自疚地来到你床边。
孩子,我觉得我对你太苛刻了。你早晨穿衣服的时候,你用毛巾轻轻擦了下脸,我就责备了你;由于你没有把鞋拭干净,我也责备了你;当我看到你把东西乱丢在地上时,我也大声地责备你。
吃早餐的时候,我挑剔你的过错;说你这不对,那又不是……你把臂肘搁在桌上,你在面包上敷得奶油太多。当你开始去游戏,而我去赶火车的时候,你转过身来,向我挥手说:“爸爸,再见!”我又把眉头皱了起来说:“快回家去!”
午后,这样的情形又重新开始。我从外面回来,发现你跪在地上玩石子,袜子上有了破洞,我看到那些小朋友羞辱你,马上叫你跟我回来,对你说:“买袜子要花钱;如果你自己花钱买的话,就会特别小心了!”孩子,这种话竟由一个做父亲的口中说了出来!
你还记得吗?后来我在书房看报时,你畏怯地走了进来,眼里闪着伤感的神情。当我抬头看到你时,又觉得你来打扰我,很不耐烦。我恼怒地问:“你想干什么?”
你没有说什么,突然跑过来,投进我的怀里,用手臂搂住我头颅,吻我……你那小手紧紧地搂着我,那是充满了孺慕的热情。这种孺慕的热情,是上帝栽种在你心里的,像一朵鲜丽的花朵,虽然被人忽略了,可是不会枯萎。你吻了我后,就离开我,跑上楼去了。
孩子,你走后,我的报纸从手上滑了下来,一种痛苦和恐惧,袭击了我。我想到我在习惯的支配下,整天责骂你,憎厌你;吹毛求疵地挑你的过错。孩子,不是爸爸不爱你,不喜欢你,是我对你期望太高了,我用了我自己现在年纪的标准来衡量你。
其实,你的品性中有很多优点,都是令人喜爱的,你幼小的心灵,就像晨曦中的一线曙光……这些都由你突然返进来吻我、说晚安的真情上表现出来。
孩子,在这静寂的夜晚,我悄然来到你房间里,内疚不安地向你忏悔,我是一个不懂事的父亲,一个可怜的父亲。
如果你没有睡去,我向你说出这些话,你幼小的心,也不会了解的。从明天起,我必须要做到的是,做一个真正的好父亲。你笑的时候,我也跟着笑,你痛苦的时候,我愿意陪着你一起承受痛苦。
当我有时要责怪你时,我会咬自己的舌头,把它们阻止下来。我会对自己不断地这样说:“是的,他才五岁,还只是一个幼小的孩子,他还是个小孩子。”
我却经常把你看作一个成年人。我现在看到你疲倦地酣睡在小床上,我明白过来了,你还是个小孩子。昨天,你还躺在你母亲的怀里,你把头脸依偎在她的肩上。是的,你还是个眷恋着慈母爱抚的小孩子,我对你的要求,实在太多、太高、太过了!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面对孩子时,真的会经常忘记,他们还只是幼小的孩子,人生刚刚开始,他们正仰着稚嫩的脸,用清纯的眼睛望着我们,向我们询问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期待着我们为他们讲解眼前的事物;期待着我们原谅他们在成长中,不时犯下的一些过错,告诉他们正确的行为是怎样的。
谁也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的。所以,教育者首先要理解幼小的孩子,他们是会不时地犯错误的,是处在由无知到有知的学习过程中。
然后要有耐心,更要有学识、认知,来理解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每个不同的孩子,对他们实行正确的引导、教育,让他们理解和知道,天空为什么有时是蓝色的,有时却飘荡着云彩;每天上学经过的路口,为什么要有红绿灯与指挥交通的警察;我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学好课本知识,也认真地倾听同学的演讲,并且为他们鼓掌。而不是把他们推到墙角喝斥、对他们粗鲁地使用“讨厌”、“德行”、“滚”、“你是最笨的”等词语,伤害他们还没有承受能力的心灵。
被教育者的问题根本上是教育者的问题。
在对幼小孩子的养育、教育上,我们还有很多现象需要认识、反思,弥补我们的无知,甚至需要坐到孩子的身边,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教育者先学习、有知,真正承担起养育、教育者的美好职责,也才能教育好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