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孩子生病时的第一门诊

(2018-04-02 08:45:06)
标签:

育儿

健康

家庭常备药品

分类: 我的文章

家庭,孩子生病时的第一门诊         家庭,孩子生病时的第一门诊                                          

每一个幼小的孩子,都生活在家庭中,他们出现发烧、肚子疼、头疼、呕吐等等症状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应该是父母亲。所以家庭是孩子生病时的“第一门诊”。

这个门诊也许是简陋的,没有什么专业的医生和医疗设备,但是它会给孩子最及时的处理。父亲或者是母亲,要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孩子可能是什么病症,应该马上去哪一家医院,而在去医院之前,能够力所能及地做好哪些事情。如果父母没有知识、经验,不能判断出孩子症状的原因,那就要尽快带孩子去就近并且信得过的医院,让医生在检查之后,做出正确的诊断。

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在家庭门诊,都要先为孩子测量一下体温。大部分的疾病,都会通过发烧表现出来。温度在38以下,只要尽快地赶往医院就行;温度在38·5度以上,就要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为孩子做一些物理降温,比如用湿毛巾沾一些白酒,擦拭孩子的前额、手脚,或者在额头上放一块湿毛巾等等。同时,给孩子多喝点温水也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小孩子经常会出现外伤。他们好动,又不知环境里存在着的危险,不是碰了头,就是摔了跟头,还会触碰到一些尖锐的物体。记得我儿子八个月的时候,我把他放在床上,去厨房里做饭,一会儿,就听到他大哭起来,赶过来一看,他自己爬来爬去的,一头栽到了地上。我抱起他来,看到他前额着地的地方,已经红肿了一块,听他只是痛疼的哭声,像是没有什么大碍,便抱着他,拍着他,说一些安慰的话,他就很快地从惊吓中平静下来。但是严重的外伤就不能掉以轻心了。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儿子,他看到了我以后,兴奋地跑出来又转身想藏起来,一头撞到了墙角上,头上便有鲜血涌了下来。我抱过他来,看到他软软的头皮上撞破了一道手指肚大小的裂口,血不断往外涌流着。这样的伤口是需要马上处理的。好在附近就有一家医院,我抱着他就往医院跑去。到了医院,血已经不流了,但伤口还开裂着。医生为他消了毒,然后缝合了起来。医生问我要不要打破伤风针,我想到伤口是在头部,路上又刮着风,就决定给儿子打了一针。

孩子出现严重的外伤以后,一定要想法先止一止流血,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是毛巾包扎一下,能消毒的就先消一下毒,以防感染。如果外伤的同时,还造成了内伤,比如骨折,或者感觉到肚子疼等等,就要固定住受伤的部位,让孩子稳定情绪,不要乱动,然后赶往医院。

不正常的哭闹、脸红、拒绝食物,甚至呕吐,也是小孩子不舒服的表现,要仔细地观察孩子,尽早找出原因来。

孩子突然头痛、发烧,一般是感染性的疾病,感冒或者是流行性疾性。春季、秋冬季,都是孩子容易感染传染病的时候,要特别提防流脑、风疹、水痘、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妈妈们要给孩子穿得温暖一些,让他们多晒晒太阳,每天一定要开一会窗户,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和清新。

孩子肚子疼,并有腹泻,一般可能是细菌性、病毒性痢疾。如果伴有呕吐,也可能是食物中毒。如果症状轻微,也有可能是吃得太多,形成了积食。

在家庭门诊,无论孩子出现什么病症,母亲的手和脸都是最方便的测试器,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先把手和脸贴在孩子的脸上试一试,这样既能够感觉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也能够安慰孩子。那些富有经验的母亲,只要把手或者脸贴在孩子的脸上,就能够感觉到孩子是否在发烧、不舒服。

爸爸和妈妈带孩子到了医院的门诊以后,要如实、准确地对医生讲述孩子出现的各种症状,然后注意倾听医生的分析、诊断,不理解的问题要反复询问。一定不要把孩子简单地交给医院就行了。对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也要了解它们是否适合孩子,了解药物的功用和可能有的副作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更要特别地注意,有些孩子就是由于医生过量使用,父母亲又无知和疏忽,损伤了孩子的听力,让他们永久地生活在了无声的世界中。

医院里的很多医生,也只知道同一类的病症大致应该怎么处理,他们面对的是众多的孩子,而不只是一个,他们有时会忽视了一个具体的孩子会有什么药物反应。还有一些医术和责任心都不很好的医生,他们可能会误诊,或者是为孩子治好了一种小病,却造成了另一种大病。

在离开家庭门诊,带孩子去医院之前,爸爸妈妈还要注意的是,要带上一个瓶热水,也带上手纸以及孩子以前的病历。孩子发烧,最好再带上一支温度计,这样在排队等候医生看病的时候,可以先为孩子测量一下体温,以便节省时间。

 幼小的孩子,一般都由母亲来照料,父亲大多做一些家庭外面的事情。所以在家庭门诊里,母亲就成为了孩子生病时的第一位医生。这位极为疼爱孩子的妈妈医生,平日一定要学习一些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的常识,要知道,你的这些常识,很可能就会在关键的时候,拯救孩子的生命。

 平日里,每个家庭都要准备一个医药箱,里面放上一些常用药物以备急用。比如温度计、碘酒、纱布、创可贴、儿童感冒药、退烧药、消食片、复方新诺明等等。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新诺明的作用。新诺明是一种磺胺药,它有很多的副作用,有极少数孩子会对此过敏。但相比各种抗生素,它的副作用还是少一些。并且它对于细菌性痢疾、扁桃体发炎、外伤感染等软组织感染,都有迅速的疗效。另外,它的副作用也可以通过多喝水来排出。我都是在儿子感冒引起嗓子肿疼、开始发烧的时候,为他吃上一两天,他的症状就会马上好起来。

 我还在自己身上做过临床试验,就是在刚刚嗓子肿疼的时候,把银黄含片、西瓜霜含片等一类中成药含片含在嘴里,不直接用水冲下去,这样到药片含化完了,嗓子就已经不疼了。再坚持含化两天,就会完全好了。在扁桃体发炎的时候,一些抗生素也可以这样含化。含化药物的药量,一般是口服的二分之一就行了。用药的次数,也要按着口服的次数来。不管什么药物,都要先看明白了说明书,再给孩子服用。

 如果孩子由于吃冰糕、喝冷饮,或者季节变换造成了肠胃不适、拉稀等小毛病,就不需要去医院了,在家庭门诊,就完全能够处理。如果要去医院,那就去看看中医。如果不去医院,在家里用红枣熬小米稀饭,熬得香香的、烂烂的,喝了一两天就会完全好起来。

 我的这些医疗经验,都是在家庭门诊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做了母亲以后,我除了学做厨师、学做营养师、学做教育家以外,也开始认真地学做一个家庭医生。有时候,我甚至可以和大医院里的专家比一比。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不时地摇头挤眼,像是长了什么怪病。我带他去省立医院,一位专家草率地看过以后就说是多动症,要我们住院治疗。不会吧?儿子看电视一坐就是两三个,全神贯注一动不动,怎么会是多动症呢?我拒绝了住院,带他去了北京的301医院,一位年青的女医生翻了翻儿子的眼皮,只开了一小瓶眼药水,就治好了儿子的“多动症”。

 但我的这些经验,只是个体的,期望父母们只把它们做为参考,因为不同孩子之间总是有一些个体的差异,不要因此耽误了你们孩子更好的治疗。在我写过《孩子不是多动症》以后,就有一位农村的母亲打电话询问我她的儿子是不是多动症。我只能在倾听了她的诉说以后,建议她尽快地去省级医院检查一下,并且最好能去两三家医院,多听听不同医生的诊断,以避免误诊。如果我在听了她的诉说以后,就肯定地告诉她,她孩子是或者不是什么疾病,那我就是在违法行医了,起码也是不负责任。我倒不很担心承担责任,只是期望每一个父母亲的孩子,都能够在生病时,得到最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便很快地健康、快乐起来,奔跑在他们的生活中。

 我也期望每一位疼爱孩子的父母亲,都建立起自己的家庭门诊来,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不只是孩子的至爱亲人,也是他们患病时最负责任、最有判断力、最坚持不懈的好“医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