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健康家庭常备药品 |
分类: 我的文章 |
家庭,孩子生病时的第一门诊
每一个幼小的孩子,都生活在家庭中,他们出现发烧、肚子疼、头疼、呕吐等等症状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应该是父母亲。所以家庭是孩子生病时的“第一门诊”。
这个门诊也许是简陋的,没有什么专业的医生和医疗设备,但是它会给孩子最及时的处理。父亲或者是母亲,要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孩子可能是什么病症,应该马上去哪一家医院,而在去医院之前,能够力所能及地做好哪些事情。如果父母没有知识、经验,不能判断出孩子症状的原因,那就要尽快带孩子去就近并且信得过的医院,让医生在检查之后,做出正确的诊断。
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在家庭门诊,都要先为孩子测量一下体温。大部分的疾病,都会通过发烧表现出来。温度在38℃以下,只要尽快地赶往医院就行;温度在38·5度以上,就要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为孩子做一些物理降温,比如用湿毛巾沾一些白酒,擦拭孩子的前额、手脚,或者在额头上放一块湿毛巾等等。同时,给孩子多喝点温水也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小孩子经常会出现外伤。他们好动,又不知环境里存在着的危险,不是碰了头,就是摔了跟头,还会触碰到一些尖锐的物体。记得我儿子八个月的时候,我把他放在床上,去厨房里做饭,一会儿,就听到他大哭起来,赶过来一看,他自己爬来爬去的,一头栽到了地上。我抱起他来,看到他前额着地的地方,已经红肿了一块,听他只是痛疼的哭声,像是没有什么大碍,便抱着他,拍着他,说一些安慰的话,他就很快地从惊吓中平静下来。但是严重的外伤就不能掉以轻心了。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儿子,他看到了我以后,兴奋地跑出来又转身想藏起来,一头撞到了墙角上,头上便有鲜血涌了下来。我抱过他来,看到他软软的头皮上撞破了一道手指肚大小的裂口,血不断往外涌流着。这样的伤口是需要马上处理的。好在附近就有一家医院,我抱着他就往医院跑去。到了医院,血已经不流了,但伤口还开裂着。医生为他消了毒,然后缝合了起来。医生问我要不要打破伤风针,我想到伤口是在头部,路上又刮着风,就决定给儿子打了一针。
孩子出现严重的外伤以后,一定要想法先止一止流血,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是毛巾包扎一下,能消毒的就先消一下毒,以防感染。如果外伤的同时,还造成了内伤,比如骨折,或者感觉到肚子疼等等,就要固定住受伤的部位,让孩子稳定情绪,不要乱动,然后赶往医院。
不正常的哭闹、脸红、拒绝食物,甚至呕吐,也是小孩子不舒服的表现,要仔细地观察孩子,尽早找出原因来。
孩子突然头痛、发烧,一般是感染性的疾病,感冒或者是流行性疾性。春季、秋冬季,都是孩子容易感染传染病的时候,要特别提防流脑、风疹、水痘、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妈妈们要给孩子穿得温暖一些,让他们多晒晒太阳,每天一定要开一会窗户,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和清新。
孩子肚子疼,并有腹泻,一般可能是细菌性、病毒性痢疾。如果伴有呕吐,也可能是食物中毒。如果症状轻微,也有可能是吃得太多,形成了积食。
在家庭门诊,无论孩子出现什么病症,母亲的手和脸都是最方便的测试器,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先把手和脸贴在孩子的脸上试一试,这样既能够感觉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也能够安慰孩子。那些富有经验的母亲,只要把手或者脸贴在孩子的脸上,就能够感觉到孩子是否在发烧、不舒服。
爸爸和妈妈带孩子到了医院的门诊以后,要如实、准确地对医生讲述孩子出现的各种症状,然后注意倾听医生的分析、诊断,不理解的问题要反复询问。一定不要把孩子简单地交给医院就行了。对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也要了解它们是否适合孩子,了解药物的功用和可能有的副作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更要特别地注意,有些孩子就是由于医生过量使用,父母亲又无知和疏忽,损伤了孩子的听力,让他们永久地生活在了无声的世界中。
医院里的很多医生,也只知道同一类的病症大致应该怎么处理,他们面对的是众多的孩子,而不只是一个,他们有时会忽视了一个具体的孩子会有什么药物反应。还有一些医术和责任心都不很好的医生,他们可能会误诊,或者是为孩子治好了一种小病,却造成了另一种大病。
在离开家庭门诊,带孩子去医院之前,爸爸妈妈还要注意的是,要带上一个瓶热水,也带上手纸以及孩子以前的病历。孩子发烧,最好再带上一支温度计,这样在排队等候医生看病的时候,可以先为孩子测量一下体温,以便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