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性——我们生命中爱与温暖、美好的来源

(2017-05-10 17:13:52)
标签:

母亲

母性

生命中爱、温暖与美好

来源与根本

分类: 我的文章


     母性                  

 ——我们生命中爱与温暖、美好的来源 

 母亲、母性——我们生命中爱与温暖、美好的来源

母性对于生命,就像时间对于重复着的季节,大地对于撒在它上面的每一粒种子,她是孕育新生命的基础,流淌在所有依赖着她的血脉之中,保护着它们的生存,她又是每一生命生存的具体特性。  


 你将无数次地活在世界上,

     通过子女,

     无数次地重复着自己,

     在临终的时候,

     你将有权利,

  欢庆你战胜了死亡。       

 

 

在我们的身边,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高耸的山崖在岁月中风化着,泥土和沙石不时地塌落下来,在山涧的流水里溅起一片片的水花。

  云朵在天空中集聚,然后又很快地散去,留下来一阵阵的风雨。

在遍布世界的生命景象里,那些染了疾病或者是衰老了的生命正蝺蝺而行,艰难地喘息着,神情茫然而且痛苦,而在它们的身边,大地依然季节更替、花开草绿,新的生命正在跳跃、奔腾、欢乐着成长起来。

战争使人类的家园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但是只要父亲和母亲回到这里,搭起几间房屋,燃起一缕缕炊烟,在那些死亡生命的坟墓旁边,再生下他们的一个个孩子,这片土地就有了生机和希望,树木就会在春天重新泛绿。

生物在每一处地方生存着、繁衍着、忙碌着,在属于它们的短促时光里尽现着生命的形式。

时光弥漫了所有的空间,让万事万物都以自己的形式浮现出来,再一一地隐去。

事物的变化带来了生活的改变,带来了动荡和不稳定的因素,也带来了希望和新鲜感。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有没有相对永恒的事物?

生命的生存有没有可以依赖的规律?

在自然的大背景里,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在生下来以后再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生命是一种什么现象?生命的过程展现了哪些可以确定的意义?人又为什么会有爱和不时的痛苦?

  苹果在金色的阳光里成熟了,人类的孕妇经过十个月的怀胎生下了孩子,河流干涸了,又在雨季盈满了水流,急急地向前流去。这些常见的事物背后也许都潜藏着一个能够代表它们的深刻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这些事物的本质

    我听不懂风的声音,

    我也理解不了,

    高山的表情,

    它们的背后有某种东西:上苍!

原始人这样表达他们理解的事物的本质。

  纷纭复杂的事物促使着一代代人类的生命努力地进行着思想和认识。

人类生命的出现与发展是漫长的,而不是偶然的,在漫长的生命进化和发展中,我们只有拂去那些光怪陆离的表象和虚饰,才会看到裸露的实质,才会惊奇地发现一些我们本应该早就理解了的问题。

  生命是从何而来?

  是什么使生命联结在了一起?

  生命之间为什么会产生亲密、美好的关系?

  为什么大地上的生命会一代代繁衍、生息不止?

  在广阔的世界上,什么是生命最重要的性质?

二十多年来,在沉静的内心或者是在喧闹的人群里,我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在我做了母亲之后,我就一直想写一本关于这些问题的书。今天,这个愿望已经积累了很多年,自身的经历和对于生命世界的了解、关注,已经使我拥有了一一表述它们的基础和能力。

  我曾经是一个没有一点做母亲经验的女人,但是一个新生命在我的身体里诞生、孕育并降临到人世之后,就使我的母性骤然觉醒。我本能地爱他,本能地就会选择一些最好的方式照料和保护他,我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换得他的安全和成长。现在,他已经成年了,基本上能够独立了,他的身影经常地遮蔽了我,我已经青春不再,只是在一天天地衰老下去,他却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生存的行列里。他成为了我心中最疼爱、牵挂并且愿意为之付出的人,是我消失以后依然存在的未来,只有他才使我依然顽强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周围的人们以及我们生存的环境。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能够使我这样。

做一个孩子的母亲,爱他,从幼到大,我从来都是只想付出,全身心地、无所畏惧地呵护和抚养他,而很少去想得到什么。也许在爱孩子的这些过程中,我已经得到了,得到了自己新生和绵延的感觉,得到了值得为着的事物,得到了更重要的本能的实现。

我感觉到生命终于寻找到了一种永恒的性质,它相对于任何生存的利益和感情,都是不容易改变的,并且是心甘情愿的,也是美好和有意义的,她就是“母性”。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已经经历了很多年母亲生活的人,我自己一一亲身的领悟和认识,更使我直接面对并成为了一个广泛深刻的母性现象的见证人。

我的孩子出生四天后就因小病住院了。在此之前,他对于我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我仅仅看过他一眼,就清晰地记住了他,就能够不顾一切地为着他,成为了世界上最爱他的一个人。我抱着他,安抚着他,听着他幼弱的啼哭。我在心里无比虔诚地祈求:

让我用生命来换他吧,

如果离开了母亲他不能独自活下去,

那就让我失去一只手臂或者一条腿,

让我成为一个瞎子,

一个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的人,

……

我会用一颗心来爱他,

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人。

 孩子在母亲的挚爱和奉献里一天天地健壮和成长起来,他有着神奇的生命力。他进了中国最好的大学读书,去了美国的常春藤大学留学,学习、研究着他喜欢的专业。

世界上有多少母亲在这样爱护和养育着孩子的生命?她们是孕育孩子的宫殿、童年的房屋、人生的避难所和所有情感的发源地。

     大地上的事物来自哪里?

    如果没有母亲,

   我从哪里获得生命?

   如果没有母亲,

   我为什么要长成一个女人或者是一个男人?

   美好、亲爱的意义又怎样在大地上形成?

 母亲是大地上纵横遍布的根系,

   千年万年地繁衍着生命,

   母亲是大地上拥抱着种子的泥土,

所有的事物中都深藏着她的性质。

很多年来,我经常在很多场合与不同的人一起谈论母性。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人们最后在根本的认识上都是大同小异。

办公室里一位同事的母亲患了癌症,并且已经扩散了,正在医院里接受治疗。这位女同事便每天都要抽时间去医院里照料母亲。同时,她回到家里还要做饭、带孩子;她还要做办公室里的事务。她的心身由于过度地奔波和操劳,明显地消瘦了,看上去经常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唉,每天去医院,知道母亲的病就是在拖时间,心里就觉得什么也没有意思,就觉得人生最后都要老,都要死,还要痛苦,真不知道活着是为什么了。只是回到家里看到孩子,才觉得还是要努力地去做事情,要为了孩子努力生活的。要是没有孩子,真的,我才不这样生活呢!她毫不犹豫地说。

  “也许你母亲也是这样,也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而在眷恋着……我猜测着一位已经知道就要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心理。

  “是的,我母亲忍不住痛苦的时候,就说不要治疗了,赶快让她去吧,但是稍稍清醒一点的时候,她还是眷恋着,想拖得长久一点。她说她就是不愿意离开我们……”同事的眼睛里涌上了泪水。

  孩子是母亲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母亲人生的目的。”我说出了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话题。

  “是的,要是没有孩子,我也不要现在的婚姻了,也不用这么小心翼翼地工作了。我想干什么就会痛痛快快地去干,什么也不用在乎!一位年轻的女同事深有同感地说。她是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

  “这就是母性的作用,是做母亲的职责使我们的生活艰难了起来,也使我们对生活有了责任和情感。我肯定着我们的行为。

“要是没有母性,人生肯定会变得什么也不讲究了,所有的人都会变得只想自己,只想当下,而用不着去想别人、去想身边的事情甚至那些多年以后的事情。像我现在,去幼儿园接孩子,扔个塑料袋都怕污染了环境。我太爱我的孩子呀,我不想让她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又一位年青的同事说,并且她随后还讲述了一件让我的心灵极为震撼的事情:

2005年夏天,台湾地区发生了水灾,一对年青的夫妇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爬到了树上,在大水就要淹到他们胸部的时候,他们各自把一个孩子托到了头顶上。丈夫托的是较大一点的孩子,妻子托的是较小一点的孩子,因为较小一点的孩子还处在吃奶期。水不断地上涨,流速很急,丈夫托得手臂都麻木了,由于不经常照顾孩子,他的耐心和托孩子的方法可能都不如妻子,他一定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的爱与妻子的爱肯定是有些差异的,他一不小心,手一松,孩子就一头栽了下去,湍急的水流随即眼见着就把孩子冲走了。妻子则毫不松懈地一直托着孩子,她可能比丈夫还要用力还要累,但是对孩子的爱使她宁肯放弃自己也不放弃孩子。她的精神一定给予了她远远超出了肉体的力量。她始终紧紧地托着孩子。她还腾出一只手来,咬破了中指,让自己温热的血流进孩子的嘴里,以免孩子饥渴而死。这一家人被救之后,他们就只有这个小孩子活了下来……

在真实的感受和生存的认知中,人们普遍的结论是:

母亲是生存的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形象,比较父亲,她们对待孩子更无私无畏。并且因为孩子,她们始终在很多的事情上自治和自律。正是由于母性的存在,才使人类的生活中有了合作,有了对待工作的认真,有了为他人的牺牲,有了温情和美好的人道精神。

而做为一个女人,一位逐渐成长的母亲,我也已经溶入了整体,成为了母亲的一个直接的载体。

我在零零碎碎的生活间隙里写这本书,在深夜里,在劳累之后,在冬天的沉静和安宁里。我的目光时常越过时空的限制,看到地球那端的非洲,那片土地上的一个个头颅硕大的瘦弱儿童;看到塞伦盖提草原上一群群为生存不停地奔跑着的食草动物。一只临产的母羚离开了群体,躲在灌木丛中生下了它的孩子,它眼神里闪动着的惊恐、痛楚、焦虑、担心和爱意,使它毫不逊色于一位人类的母亲。

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却有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已经决定不要孩子了,他们由此也不需要爱情了,不需要婚姻和家庭了。他们只为工作和性交往、快乐而忙碌着。他们用冷漠和科学技术斩断了生命与生命之间血肉的联系,只想从人整体的生活当中,抽取出快乐的、轻松的、能够及时享用的那一部分来。

生命似乎正在失去传统的来路和去向。

试管婴儿和基因的复制将代替自然的孕育、抚养,实现人类完美的理想吗?

这几乎是可能的。但隔着时间的很多还没有运行的程序,我们还不能完全地确定未来。

并且这也是充满了危险的,物种的灭绝有时是缓慢的,有时也会突然地来临。

当科学和真理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许应该相信直觉和本能,相信生命在亿万年进化中保持下来的性质。这种相信肯定不是要我们简单地恢复生物性,而是要我们以生命的功能为基础,更好地去分辨那些纵横交错的生存现象里,哪些是应该扶持的,哪些又是需要修剪和抑制的?

本能引导着我们的人生。但本能仅仅使我们属于了生物,还不是人。作为人,我们还有着控制本能的自制力。在那个古老的神话《奥德赛》中,荷马就讲述了一个人与诱惑抗争的故事。在希腊海上,女妖塞壬总是用美妙的歌声引诱过路的船员,使他们失去自己的意志,一味地朝着歌声走去,最后船毁人亡。但一个叫奥德赛的年青人在返回希腊的途中,让人用缆绳把自己绑在了船上。他最后抵御住了诱惑,成为第一个听了塞壬的歌声却活了下来的人。特里·伯纳姆在《欲望之源》中说:“如果我们有奥德赛那样的自制力,我们就可以做得比本能更聪明。”

而不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剂生存行为的生物,它们的本能是盲目的,只是用来生育的。

蜻蜓在产卵的季节里,如果找不到水面,就会飞到光亮的焦油坑里,焦油粘住了他们的腹部,那些侥幸挣扎了出来的蜻蜓,却没有接受任何教训,它们会再一次地潜飞下来,直到完全粘在焦油坑里。

稍微高明一点的昆虫,就会多少地对本能做一些调控了。装死的甲虫会一再地延长它们装死的时间,第一次是一分钟,第二次就会改为一分半钟,以便蒙混过关,逃脱危险。

老鼠的调控本能的能力就更强一些,它们会在吞食了一种毒物之后,很快地转告同伴;在被捕鼠夹夹过之后,再也不去触及这类危险的机关。

人类是最能够调控自己本能的生物了,所以人是适应能力最强的生物。人定时定量地控制着自己的饮食,并且还能春耕、夏播、秋收和冬储,以保证自己在每一个季节里都有丰足的食物。人还控制了自己的性行为,不与近亲结婚、生育,不在街头上乱交,还建立起了家庭,为孕育和抚养孩子创造了最适宜的环境。

人还能掩饰和改变自己的很多本能。

人类的调控本能的理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并且一天天地复杂起来。它使我们能够时常地回头回顾一下,看看自己已经成就了些什么,也做错了些什么,哪些行为需要进行调整,哪些行为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把人类溶入自然广阔的大背景之中,在那里,每个人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所有的人却是一个相互连结、相互制约的系统。在人们的身上,始终有着能够重叠在一起的美好神情,有着大致的统一性,就像草原上的葵类植物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抬着头颅一样。

这就是我们的依赖和同感、共性。

在这本书里,我把她们叫做了《母性》。她存在于人类身上,也存在于所有的生物身上。母性使人类始终还能够在生物中多多少少地辨认出自己的形象。

母性是生命的世界能够生息不止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性中最温暖、美好、宝贵的性质。

母性繁育着我们每一个人,并且使我们对其他的生命有了理解、同情和亲近。我们在被繁育中获得了母性,然后再一代代地传承着母性。如果没有母性,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这个世界的孤儿,其他的人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甚至都不会伸手去救助一下那些遭遇不幸的人。

母性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感情与生存的关联。

世界上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事情。为了挽救一位患白血症的同学的生命,他的十几位同学和家人,一起长跪在冬天的街头,为他募集治病的费用。

森林里的松鼠在发现危险的时候,总是尖声地发出警报以警示其它的松鼠。而发出警报的大都是那些雌性的松鼠。它们在发出警报以后,让身边的小松鼠和邻居们得以逃生了,自己却暴露在了危险之中。

还有那些超越了身体极限的探险、成功的喜悦、恋人的久别重逢和白头到老了的爱情。它们都让我们的心灵颤动。只是它们都比不上父母亲对孩子默默无怨的付出;比不上那些怀孕的母亲知道自己患了绝症,为了不让药物伤害到胎儿,坚决地拒绝了治疗;比不上那些为了让生病的孩子继续生存下去,躺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微笑着把自己的肝、肾、眼角膜移植给孩子,甚至在很多危急的关头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以保护孩子的父母。

如果没有了母性,我们就不会看到上面的这些现象并且为之感动。

只有保持母性,才能使生命的世界永远拥有生生息息的景象。

在自然的世界里,每个生物体,它的生活的最根本目的并不是尽可能地活得长久,而是尽可能地繁衍更多的后代。一个个体的后代越多,成长得越繁盛、强壮,它们能克服生存中不利因素而活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很期望《母性》,能够对现代生活有一些作用,能够为人类的生存带来一份温暖、美好与光明、理性。

 我在书中引用了很多人类以外的生物的事例,因为人类只是万物中之一种,广大的生物世界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与大背景,如果不了解其它的生物,我们的生存就没有生命与生命的对比,就不能知道人类的一些优势,也无法克服和改变人本性中的不足。

 我对人和人以外的其它生物的母性都使用了统一的称呼,用她或者她们来称呼所有生命的母性,这除了写作上的方便以外,也表达了所有生命在普遍意义上的平等、尊严和共性。在生物链中,生物们除了一种是另一种的食物以外,还是生命共同生存的大背景,可以互相影响和启示。如果一种又一种的生物接连消亡或者是衰弱下去,那么生存的大背景上就会出现很多的空洞,这些蜂窝状的空洞,逐渐地扩大,就会导致生命世界的一片片陷落,导致饥饿、伤残、恐怖和变异。再强盛的生命,也是会从整体上消亡的,就像史前的恐龙和被战争或者瘟疫抹去了的那一个个村庄。生命世界的繁荣需要基本上的平衡,狮子大餐以后,便停下来,不再追逐身边的斑马和羚羊,直到它们再次感到饥饿为止。能够适当地抑制自己欲望的动物,总是能够生存得比其他的生物更为长久。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母性一方面是人类生命内在的驱动,她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一方面也抑制着那些疯狂生长的人性,调和着人世间的残酷、争夺、冷漠和随意的攻击、屠杀,使生命不断地繁衍、城市和村庄的边缘不时地扩展,呈现出了安宁、和平与温情、美好,使每个人都具有了可以调整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理解了操控着生命现象的那些本性的东西,我们的目光就会平和起来,人生的争斗和痛苦就会相应地减少,特别是那些由性爱的竞争和变化带来的痛苦、凶杀。我们会尽可能地不触犯别人,更好地与群体协作,会怜悯那些没有生存能力的幼小、患病和衰老了的生物,并且尽可能地不伤害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会理解生命与职责,更好地保持身上的母性,让她们永远地来保护我们,也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

     ——选自《母性》一书,献给母亲节与天下的父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