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和戒律,能让孩子生存得更美好
(2016-06-01 10:27:08)
标签:
信念父母播种孩子美好幸福 |
信念和诫律,能让孩子生存得更美好
在医院的产房里,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躺在一排排婴儿床里,手腕上系着生身母亲的名字,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但是几天以后,他们就会有一个个不同的名字,被父母抱回不同的家庭里;多少年过去以后,他们的人生就会有很多的不同:有的人出国留学,在遥远的地方建立了家庭;有的人在政府机关、企业中开始承担一些重要的职务;有的人在父母身边过着平淡的日子,但是健康并且快乐;有的人在经历了一些挫折以后,患了忧郁症;还有的人,一念之差,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不只是基因在推动着孩子成长,也不只是文化的教养、生活的富足或者贫穷在形成着言谈举止的差异,那些浇灌和营养、坚固心灵的东西,它们更能够影响孩子的人生。
在孩子混沌初开的小生命里,都寄予着父母、家人的殷切希望。母亲在给予孩子哺乳的同时,也应该连同人生的信念和戒律,也点点滴滴地给予他们。食物能让孩子满足,赞美能够让孩子快乐,而信念和戒律,能让孩子坚强和自律,了解和把握生存的规则,生活在光明和美好之中。
在艰难困苦中,甚至生命危急时,有信念的人,比那些没有信念的人,更能够坚持下去。一个在地震中被压在倒塌的砖石下的男孩子,记得爸爸曾经对他说过:“不论你遇到什么困难,爸爸都会来帮助你,都会同你在一起的。”他就在砖石里咬着自己的手指,一直坚持着,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在富贵、安逸中,有信念的人,也会极力摒除腐蚀,控制欲望,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去做,而不会过于贪婪、疯狂、挥霍、骄奢淫逸。
所以,在孩子幼年的成长中,父母亲要让孩子从小相信一些美好的事物。
美好的事物是一个人的人生值得为着的东西,它们能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快乐和意义。
人生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是父母亲给予孩子的关心和疼爱。这种关心和疼爱,是人生之初的温暖、信任和依赖,它们将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影响终生。
要让孩子感觉并且相信父母亲是最为疼爱他的。母亲有时可能批评孩子,父亲有时可能严厉一些,父母亲可能都不善于言谈,但他们点点滴滴的爱,孩子都能够感受到。
那些从小没有感受到父母亲之爱的孩子,心里永远会有一种欠缺,像是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一种东西没有得到,在他们看到别人拥有的时候,会禁不住酸楚,或者生出嫉妒。
父母亲还要让孩子相信夜晚过去,白天就会来临,自然有着一定的运行规律。我们时时处处生活在规律之中,生命的成长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不了解事物的规律,就不清楚一事物前后的变化,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也就是不知道事物的因果关系。在一个孩子不知道他今天的作业会影响到明天的时候,他就会偷懒,或者应付;而在他知道了打针、喝药能够治病的时候,他就会有所忍耐。有能力的母亲能够让孩子从小事情看到大的影响,从眼前的事情看到未来的前程。
父母亲还要让孩子相信,依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得报酬,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无论生长在富有家庭还是贫穷家庭里的孩子,都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得报酬、成就。劳动不仅是生存的方式,也是快乐的方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孩子从小事上做起,一点点地感受劳动的过程和获得最终的成果。在阳台上的花盆里,栽一块土豆块,然后每天浇水,直到看到它长出绿色的叶子来;养一只小兔子,让孩子每天喂它胡萝卜,清理它的粪便,直到它长大。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养成劳动的习惯,一方面也看到了植物、动物生命变化的奇迹。在看到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初现的时候,孩子的心里一定会有一种特殊的喜悦。
父母亲还要让孩子相信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你。
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遵守社会基本的禁忌和诫律。
《圣经》是一本古老的教义,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精神财富。它里面有十条古老的诫律,虽然与我们现在的社会规范已经有些不同。但是它的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做伪证陷害他人等诫条,却一直与我们普世的道德和法律相同。
遵守一些基本的禁忌和诫律,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是为了让他们坚定意志,远离和摒除那些腐蚀生命的东西,生存得更好。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遵守着不能乱伦的禁忌,因为近亲结婚与生育,能够导致基因的退化,使后代畸形或者痴呆。生物学家达尔文爱上了舅舅家里的表妹埃玛,他们幸福地结婚以后,孩子也接连地出生了,但是第三个孩子玛丽出生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此后十岁的女儿安妮也不明原因地生病死去了。他们的第十个孩子小查理,出生十个月以后,被确诊为智力受到了抑制。伟大的生物学家后来才认识到,近亲结婚很可能是这几个孩子早夭和智力有问题的原因。
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像狮子、斑马、鬣狗以及灵长类动物等等,都遵循着这一点。所以在孩子开始青春期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一生中,是不能与父母发生性关系,不能与同胞兄妹结婚生育后代的。
在一生中,也不能吸毒。这是一条绝对的诫律,因为不管什么环境和原因,只要你吸上一次,就再也难以克制自己。母亲一定要早早地就告诉孩子吸毒的危害,也告诉他们一些预防的知识。2000年,我在山东省劳教中心采访过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她长着一双美丽得让人惊艳的大眼睛,胳膊上却布满了注射毒品留下的黑斑。七八岁的时候,由于父母离婚,一时没人关照,她放学以后便常去家门前的发廊里玩,有人就让她尝了一包白粉。那以后,她就开始了吸毒。他的父亲放下了所有的生意,一直陪着她戒毒。这个聪明、美丽的女孩曾经学习好、会弹钢琴,有着无限美好的人生前景,却不得不挣扎在痛苦之中。她的胳膊上还有两条刀痕,那是她在难以忍受痛苦时,自残留下来的。
除了不能吸毒,在生活中,也不能沾染赌博等不良行为,不能无故地侵犯、伤害别人。对别人的侵犯和伤害,不仅会为别人带来痛苦,也会让自己心理不安,甚至遭到报复。
信念很像是人生的方向盘,它引导孩子向认定的方向驶去。而戒律则像是人生的刹车闸,在孩子被诱惑的时候、在危险面前、在长远的计划里,让他们突然地清醒了,克制住了自己一时的欲望,调正了生命的方向。
社会学家在一群五六岁的幼儿中做一个实验,分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告诉他们这块糖可以现在吃,也可以留起来,过一会再吃。如果一个小时以后,谁的糖还没有吃掉,就再给他一块,他就会有两块糖了。大部分孩子都忍不住吃掉了自己的糖,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克制着自己,最后又得到了第二块糖。研究者二十年以后又对这些孩子进行调查,发现那些能够克制自己的孩子,普遍地比那些当时就吃掉了糖的孩子更有作为,他们的生活也更为幸福。
我们人生的糖也不要在一天一夜全部吃下去,把它们留起来,一点点地享用吧,让它们慢慢地甜蜜着生命,让它们成为生活中的酵母,在我们回忆的神情中;在长远的生存中;在身边的住所、用品、景物、社会关系中;都流溢、弥漫开来,酿造出更大的美好与幸福,影响家人、周围的人,甚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