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劝退神童”看父母的不良教育观念
(2016-04-08 23:17:26)
标签:
“劝退神童”父母急功近利 |
分类: 我的文章 |
从“劝退神童”看父母的不良教育观念
但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带来的不良教育,
却害了孩子。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因为考试得零分、做研究写不出论文等学习问题,被劝退学了。
但他在此之前,曾经被称为神童。“他从两岁起,就被母亲曾学梅施以“独特的教育”,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他四岁时,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了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4月7日广州日报)
而在他被中科院劝退,陷入失学、羞愧、沮丧的困境,最需要安慰、鼓励与反思时,一直以他为骄傲、自豪的母亲,竟然脸色陡变,由什么家务也不让他做,甚至给他一口口喂饭的“辛劳、慈爱”的母亲,变成了凶狠无情、喊出了“你去死”的母亲,她甚至指着一所学校的大楼,让儿子去跳楼,指着公路,让儿子去让车撞死。
什么样的母亲会有如此的行为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曾学梅只接受过中学教育,是一位普通的商店职工,她便将心血和期望倾注到了儿子身上。当儿子被劝退后,不能再让她引为骄傲与自豪,反而成了她回避的话题,她便感觉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心中生出了强烈的怨恨,并且把这种怨恨发泄到了儿子身上……从这些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有着多么自私、狭隘、偏执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正是她的这些观念导致了不良的教育观念与对待孩子的不同态度。
在我这些年的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案例中,不乏这样的父母和孩子:
还有一些父母,把十四五岁、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去异国他乡留学,不知道在家庭生活中,亲情的养育与传承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更为需要的。
而这些父母无知或者忽视了的是:每个孩子的发育、成长,都遵循着基本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并且他们身心能力的开发,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感情以及与人交往、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等等,而不单单是某一方面的技能。
教育学家斯宾赛先生发现,几乎所有身心健康,生活美好、成功的孩子,在他们的教育上都幸运地会遇到好的引路人,有的是他们的父母,有的是他们的老师,有的是他们的朋友,有的可能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的环境。而所谓“失败”的孩子则一般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粗暴者、偏执者、不快乐者、有劣行者所导致的。他例举了下面几种孩子早期遇到并且影响了他们生活的人,让我们也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属于孩子遇到的哪一种父母?
1,对教育不懂而又缺乏同情心的父母
2,对孩子成长急功近利的父母
3,严厉而刻薄的老师
4,凶猛而无知的同学
5,俗气、愚昧又贪婪的父母
6,已经变坏的兄长
7,长年不得志,内心阴暗的老师
8,粗暴、武断的长辈
9,有遗传的精神变态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