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
(2012-11-23 17:20: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学奥数 | 
1.和差问题
  大强体重比小强体重多3公斤,他们俩的体重之和是77公斤,问大强的体重是多少公斤?
  解答:
  让小强长胖3公斤,这时候两人一样重,这时候两人体重之和是3+77=80公斤。
  所以大强体重也是80÷2=40公斤,小强长胖3公斤后体重也是40公斤,所以小强体重40-3=37公斤。
  【小结】
在解决和差问题时,假设法是常用的方法。
  2.逆推问题
  三个鱼缸里共有金鱼60条,现在从第一个鱼缸里取出5条放入第二个鱼缸里,再从第二个鱼缸里取出10条放入第三个鱼缸中,现在三个鱼缸里的金鱼一样多,求原来每个鱼缸里各有多少条金鱼?
  解答:
  最后每个鱼缸里有鱼60÷3=20条。
  在从第二个鱼缸里取鱼放入第三个鱼缸之前,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鱼缸分别有鱼20条,30条,10条;
  在从第一个鱼缸里取鱼放入第二个鱼缸之前,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鱼缸分别有鱼25条,25条,10条。
  所以原来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鱼缸里分别有鱼25条,25条,10条。
  【小结】
在解逆推问题的题目时往往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直到得出答案。
 
1.应用题
  用一根既细又直的竹竿测量游泳池的水深,把竹竿的一端插入水中(碰到池底)后,没浸湿的部分长120厘米,把竹竿掉过头来,再插入水中(也碰到池底),此时没浸湿的部分长30厘米,问游泳池有多深?
  解答:第二次浸湿的部分就是游泳池的深度,所以游泳池深为:
  120-30=90(厘米)
  【小结】。第一次浸湿的长度实际上也是游泳池的深度。
  2.余数问题
  一批图书,数量在20到30本之间,平均分给7个同学,结果剩余的图书每比个人分到的书多2本,那么这批图书有多少本?
 
 
所有每个人分到的书可能为2本,3本,4本。依次考虑:若为2本,则最后剩2+2=5本,一共有书2×7+2=16小于20本,与已知矛盾;若为3本,则最后剩3+2=5本,一共有书3×7+5=26本满足题意;若为4本,则最后剩4+2=6本,一共有书,4×7+6=34本大于30本,与已知矛盾。
所以;这批图书有26本。
 
1.植树问题
  园林工人在一条人行道的两旁植树(包括端点),路每边相邻的两棵树相距都是5米,一共植树100棵,则这条人行道有多长?
  解答:5×(100-1)=495(米)
  【小结】注意树的数目比树之间的间隔数目多1。
  2.植树问题
  园林工人在一条东西方向的人行道两旁植树(包括端点),路北种杨树,路南种柳树,每相邻两棵杨树距离是5米,每相邻两棵柳树距离是6米,已知种了31棵杨树,问种了多少棵柳树?
  解答:杨树种了31棵,
  所以路的长度为5×(31-1)=150米。
  而柳树的间隔是6米,所以可种柳树150÷6+1=26 
棵。
  【小结】从树的棵数算路的长度,从路的长度算树的棵数,这两个方面都要熟练。
 
  小明匀速下楼梯,已知从六楼下到三楼用了30秒,则小明从六楼到一楼要用多长时间?
 
  从六楼到三楼要下三层楼,所以每下一层楼用时30÷3=10秒,
  而从六楼到一楼要下6-1=5层楼,
  所以要用时5×10=50秒。
  【小结】重点:注意从六楼到一楼只用下五层楼。
 
  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00米,在边界上种树,从端点开始每隔10米种一棵树,共种多少棵树?
  解答:每边上可种100÷10+1=11棵树,注意正方形每个顶点在两条边上,所以把每条边上的树的数目加起来后还要把顶点上多算的一次减去。所以共种11×4-4=40棵树。
  【小结】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顶点处的树在相邻两条边上,从边上去数时会算两次,最后要减去一次。
1.盈亏问题
  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解答: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的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学校买来一批体育用品,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分给同学们,每组分乒乓球拍5副,余乒乓球拍15副,每组分羽毛球拍14副,则差30副,问:学而思学校买来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多少副?
  解答:因为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如果每次分羽毛球拍5×2=10(副),最后应余下15×2=30(副),因为14-5×2=4(副),分到最后还差30副,所以比每次分10副总共差30+30=60(副),所以有小组:60÷4=15(组),乒乓球拍有:5×15+15=90(副),羽毛球拍90×2=180(副)。
 
1.计数问题
  妈妈买来7个鸡蛋,每天至少吃2个,吃完为止,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
  解答:需要考虑吃的顺序不同。7,5+2,4+3,3+4,3+2+2,2+5,2+3+2,2+2+3
  答:有8种不同的吃法。
  2.计数问题
  在所有的四位数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等于34的数有多少个?
  解答:4个数字之和是34,只有9+9+9+7=34,9+9+8+8=34,不同的数字放在不同位是组成的四位数不同,考虑顺序。9997,9979,9799,7999;9988,9898,9889,8998,8989,8899。
 
1.计算问题
  计算123+234+345+456+567+678+789
 
  2.计算问题
  在134+7,134+14,134+21,……,134+210这30个算式中,每个算式的计算结果都是三位数,求这些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之和.
  解答:我们只要求百位数字之和,仔细观察这些计算结果,发现百位数字最小是1,最大是3,当134+7×9=134+63时,前面的和的百位数都是1,这一共有9个数;从134+7×10=134+70开始,到134+7×23=134+161,这些和的百位数是2,一共有14个数;从134+7×24=134+168到134+7×30,这些和的百位数都是3,一共有7和数.所以这些算式的和的百位数字之和为:1×9+2×14+3×7=58.
 
  一个湖泊周长1300米,沿湖泊周围每隔3米栽一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湖泊周围栽柳树 
  解答:间隔数1800÷3=600(个) 
 
  【小结】间隔数1800÷3=600 ,因为是环形问题,所以栽柳数为600棵,因为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即每个间隔内栽一棵桃树,所以栽桃树600棵.
 
1.智巧趣题
  40个同学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只能载4人的小船(无船工).他们要全部渡过河去,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渡河多少次?
  解答:如果由40÷4=10,得出10次,那么就错了.因为忽视了至少要有1个人将小船划回来这个特定的要求.实际情况是:小船前面的每一个来回至多只能渡3个人过河去,只有最后一次小船不用返回才能渡4个人过河.40=3×12+4,所以渡河次数是12×2+1=25(次). 
(注:由于数据的特殊性,刚好最后一次4个人过河).
 
  有一家五口人要在夜晚过一座独木桥.他们家里的老爷爷行动非常不便,过桥需要12分钟;孩子们的父亲贪吃且不爱运动,体重严重超标,过河需要时间也较
长,8分钟;母亲则一直坚持劳作,动作还算敏捷,过桥要6分钟;两个孩子中姐姐需要3分钟,弟弟只要1分钟.当时正是初一夜晚又是阴天,不要说月亮,连一
点星光都没有,真所谓伸手不见五指.所幸的是他们有一盏油灯,同时可以有两个人借助灯光过桥.但要命的灯油将尽,这盏灯只能再维持30分钟了!他们焦急万
分,该怎样过桥呢?
  解答:首先姐姐跟弟弟一起过,用时3分钟,姐姐再回去送油灯,用时3分钟,老爷爷跟爸爸一起过河,用时12分钟,弟弟将灯送回去,用时1分钟,弟弟和母亲一起过,用时6分钟,弟弟送灯过河,用时1分钟,最后与姐姐一起过河,用时3分钟.一共用时:3+3+12+1+6+1+3=29分钟.最后能够安全全部过河。
 
  父亲与儿子的年龄和是66岁,父亲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的3倍少10岁,那么多少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如下图所示,有七张写有数字的卡片,A 、B
、C
三人分别取其中的两张。
  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为12 。"
  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为10 。"
  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为22。"
  那么剩下的一张卡片上写着几呢?
 
 
  【小结】从小到大看,首先根据B所说,他拿到的两张卡片上的数都小于10 ,有两种可能4 和 6,或8
和2 ;根据A所说,他拿到的卡片上的数都小于12,可以是10和2
,或4和8 ;比对 A和 B,可知B拿到的应该为4和6 ,
A拿到的应该是10 和2 。再看 ,他拿到的两张卡片应该为14 和8
。那么剩下的应该为12 。
 
1.工程问题
  绿化队4天种树200棵,还要种400棵,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完成任务共需多少天?
  解答:200÷4=50 
(棵)
  (200+400)÷50=12(天)
  【小结】
  归一思想.先求出一天种多少棵树,再求共需几天完成任务.单一数:200÷4=50 
(棵),总共的天数是:(200+400)÷50=12 
(天).
  2.还原问题
  3个笼子里共养了78只鹦鹉,如果从第1个笼子里取出8只放到第2个笼子里,再从第2个笼子里取出6只放到第3个笼子里,那么3个笼子里的鹦鹉一样多.求3个笼子里原来各养了多少只鹦鹉?
  解答:三(一)班和三(二)班每天共叠千纸鹤:2400÷3=800 (只),"相同时间"是:(2430+2370)÷800=6(天),三(一)班每天叠的个数:2430÷6=405 (只),三(二)班每天叠的个数:
2370÷6=395(只).
1上楼梯问题
  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
  解答: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
  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还需要的时间:16×4=64(秒)
  答:还需要64秒才能到达8层。
  2.楼梯问题
  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解:每一层楼梯有:36÷(3-1)=18(级台阶)晶晶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18×(6-1)=90(级)台阶。答: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90级台阶。
 
1.黑白棋子
  有黑白两种棋子共300枚,按每堆3枚分成100堆。其中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有2枚或3枚黑子的共42堆,有3枚白子的与有3枚黑子的堆数相等。那么在全部棋子中,白子共有多少枚?
 
  白子共有:43×2+15×3=158(枚)。
 
  2.找规律
  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 ,5
,10 );(2 ,10 ,20
);( 3,15 ,30 );……。问第 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解答:99×5=495
  99×10=990
  99+495+990=1584
  【小结】观察每一组中对应位置上的数,每组第一个是1 、2 、3
.....的自然数列,第二个是5
、10 、15 ......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个数的5 倍,第三个10 、20
、30
......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个数的10 倍;所以,第99 组中的数应该是:99 、99×5=495 、99×10=990 ,三个数的和 99+495+990=1584
 
3.页码问题
  一本书的页码从1至62
,即共有62页.在把这本书的各页的页码累加起来时,有一个页码被错误地多加了一次.结果,得到的和数为2000 .问:这个被多加了一次的页码是几?
解答:1+2+3+4+……+62=1953
2000-1953=47
《小结》从1页到62页,页码和为1+2+3+4+……+62=1953
那么多加的一页为2000-1953=47
1.平均重量
  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解答:两批猪的总重量为:
  66×3+42×5=408(千克)。
  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
  408÷8=51(千克)。
  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
  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
  (66+42)÷2=54(千克)。
  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2.平均数
  有六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25 ,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1 ,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2 ,那么第三个数是多少?
  解答:
21×3+32×4=63+128=191
  191-150=41
  【小结】 6
个数的总和为25×6=150
,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四个数的和为 21×3+32×4=63+128=191,第三个数重叠了,多算了一次,那么第三个数为
191-150=41
1.盈亏问题
  三年级的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如果每位同学分4颗,发现多了3颗,如果每位同学分5颗,发现少了2颗。问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颗糖?
  解答:(3+2)÷(5-4)=5÷1=5(位)…人数
  4×5+3=20+3=23(颗)……糖
  或5×5-2=25-2=23(颗)
  2.盈亏问题
  老师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优秀少先队员,如果每人分5本,则多了
14本;如果每人分7本,则多了2本;优秀少先队员有几人?买来多少本练习本?
解答:14-2=12本
7-5=2本
12÷2=6人
6×5+14=44本
《小结》两种分配方案之所以相差7-5=2本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相差7-5=2本
对应的求出优秀少先队员有12÷2=6人,买来了6×5+14=44本
 
1.身高
  三年级二班共有42名同学,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其中女生有18人,平均身高为136厘米。问:男生平均身高是多少?
  解答:全班身高的总数为
  132×42=5544(厘米),
  女生身高总数为
  136×18=2448(厘米),
  男生有42-18=24(人),身高总数为
  5544-2448=3096(厘米),
  男生平均身高为
  3096÷24=129(厘米)。
  综合列式:
  (132×42-136×18)÷(42-18)=129(厘米)。
  答:男生平均身高为129厘米。
  2.做题
  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道,星期四不做,星期五、六两天共做了13道。那么,星期日要做几道题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分析:要先求出每周规定做的题目总数,然后求出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的题目数。两者相减就是星期日要完成的题目数。
  每周要完成的题目总数是4×7=28(道)。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题目3×3+13=22(道),所以,星期日要完成28-22=6(道)。
  解:4×7-(3×3+13)=6(道)。
  答:星期日要做6道题。
  3.做题
  有位小学生特别喜爱数学,他要求自己在一周内平均每天练8道数学题。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都已练9道,星期五参加钢琴比赛没有练数学,星期六练10道题,那么,这个星期日要练几道才达到要求?
  分析
不妨先算出每周按要求完成的总数,然后据已练的题算出还缺的数目,这就是要在星期日完成的题数。
  解
每周的总数 8×
7=56(道)
  已完成的数 9×4+10=46(道)
  星期日的数 56-46=10(道)
  答
按要求在星期日要练10道数学题。
 
1.平均年龄
  有2个班,每班的学生数相等。其中一个班平均每人9岁,另一个班平均每人11岁。那么这两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平均"年龄按理应把每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这样才可算出总和。但是人数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呢?所以要有新思路才能解此问题。
  不妨假设每班有30人,则总岁数为9×30+11×30=600(岁),总人数为30+30=60(人),平均年龄为600÷60=10(岁)。
  如果设每班有10人,就可列式计算如下:
  (9×10+11×10)÷(10+10)
  =200÷20
  =10(岁)
  那么更简单些,可设每班1人,则
  (9×1+11×1)÷(1+1)
  =20÷2
  =10(岁)
  三种假设得的结果都相等,因为其中有一个特殊条件,即:两班学生每班人数都相同。
  这是一种求平均数的特殊情况。两班的人数要是不相同就不能简单地对两种年龄求平均数。
  解
由于两班中每班人数相同,可在各班抽出一人,并且年龄为各班的平均数。
  (9+11)÷(1+1)
  =20÷2
  =10(岁)
  答
两班学生平均年龄为10岁。
  2.平均速度
  一条大河上游与下游的两个码头相距240千米,一艘航船顺流而下的速度为每小时航行30千米,逆流而上的速度为每小时航行20千米。那么这艘船在两码头之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航行中的速度有两种,然而所求的平均速度并非是这两种速度之和除以2。
  按往返一次期间的平均速度,就要分别计算总航程与经历的总时间,然后按平均速度的意义求出答案来。
  解
总航程 240×2=480(千米)
  总时间 240÷30+240÷20
  =8+12
  =20(小时)
  平均速度 480÷20=24(千米)
  答
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航行24千米。
 
1.平均数
  有一头母猪产下12头猪娃,先产下的6头恰好每头都重3.5千克,后产下的3头每头都重3千克,最后3头每头都重2千克。那么,这群猪娃平均每头重多少千克?
 
  分析
虽然只有3种重量,却不是只有3头猪。所以要先计算12头猪娃的总重量,再平均分配成12份,这才是每头的平均重量。
  解
3.5×6+3×3+2×3
  =21+9+6
  =36(千克)
  36÷12=3(千克)
  答 这群猪娃平均每头重3千克。
  小学三年级奥数天天练:平均成绩
  小敏期末考试,数学92分,语文90分,英语成绩比这三门的平均成绩高4分。问:英语得了多少分?
  分析:英语比平均成绩高的这4分,是"补"给了数学和语文,所以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为
  (92+90+4)÷2=93(分),由此可求出英语成绩。
  解:(92+92+4)÷2+4=97(分)。
答:英语得了97分
 
  某一淡水湖的周长1350米,在湖边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在两棵柳树中间种2棵杨树,可种柳树多少棵?可种杨树多少棵?两棵杨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解答:
  柳树:1350÷9=150(棵)
  杨树:150×2=300(棵)
  9÷(2+1)=3(米)
 
2.称水果
  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
  40+80=120(千克)。
  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
  120÷6=20(千克)。
  答:每筐应装20千克。
  3.等量代换
  如下图所示,有七张写有数字的卡片,A 、B
、C
三人分别取其中的两张。
  A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为12 。"
  B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为10 。"
  C说:"我所取的卡片,合起来为22 。"
  那么剩下的一张卡片上写着几呢?
14 
 
 1.数字问题
  哪吒是个小马虎,他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错写成8,减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2,最后所得的差是577,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呢?
  解答:577-(7-2)-(80-70)=562
  【小结】被减数十位上的7变成8,使被减数增加80-70=10 ,差也增加了10;减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2,使减数减少了7-2=5 ,这样又使差增加了5,这道题可以说成:正确的差加上10后又加上5得577,求正确的差.所以列式得:577-(7-2)-(80-70)=562.这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62.
 
2.整除
在四位数56□2中,被盖住的十位数分别等于几时,这个四位数分别能被9、8、4整除?
解答:99×5=495
99×10=990
99+495+990=1584
《小结》观察每一组对应位置上的书,每组第一个是1、2、3……的自然数列,第二个是5、10、15……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数的5倍,第三个是10、20、30……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个数的10倍:所以,第99组 中的数应该是:99、99×5=495、99×10=990,三个数的和是99+495+990=1584
   
  小元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答:乙班本数:80÷(3-1)=40(本)
  甲班本数:40×3=120(本)
  2.和倍问题
  两个数的和是68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答:
  682÷(10+1)=62
  62×10=620
 
1.乘除法简单应用题
  某班有45人,先是4人站成一排,最后不够4人的另外站成一排,那么共需要站多少排?
  解答:4人站成一排,那么10排共站去40人,11排站44人,剩下的一个人单独站一排,因此共需站11+1=12(排)
  2.乘除法简单应用题
  某班同学在操场上站队,共站成12排,最后一排只有1个人,其它每排都有4个人。现在调整队形,每排站6人,最后不够6人的另站成一排,那么共需站几排?
  解答:这个班有4×11+1=45(人),调整队形后,每排站6人,那么7排站6×7=42 
(人),剩下的3人另站成一排,因此共需站8排。
 
  甲乙两座城市相距530千米,货车和客车从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客车在行驶中因故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向前行驶与货车相遇.问相遇时客车、货车各行驶多少千米?
  解答:因为客车在行驶中耽误1小时,而货车没有停止继续前行,也就是说,货车比客车多走1小时.如果从总路程中把货车单独行驶小时的路程减去,然后根据余下的就是客车和货车共同走过的.再求出货车和客车每小时所走的速度和,就可以求出相遇时间.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分别求出客车和货车在相遇时各自行驶的路程.相遇时间:
(530-50)÷(50+70)=480÷120=4小时
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路程:70×4=280(千米)
相遇时货车行驶的路程50×(4+1)=250
 
  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城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42千米, 5小时后,甲、乙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解答:
  480-(40+42)×5=480-410=70 (千米)
  【小结】两车的相距路程减去
小时两车共行的路程,就得到了两车还相距的路程:480-(40+42)×5=480-410=70 (千米)
 
 
  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
  解答:母子今年年龄和:78-6×2=66(岁)
  母子6年前年龄和:66-6×2=54(岁)
  母亲六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
  母亲今年的年龄:45+6=51(岁)
  2.年龄问题
  东东、明明两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4岁,明明、亮亮两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7岁,那么亮亮比东东大几岁?
  解答:34-28=6 
(岁).
  【小结】东东、明明的年龄和是:14×2=28 
(岁),明明、亮亮的年龄和是:17×2=34 
(岁),所以亮亮、东东的年龄差为:34-28=6 
(岁)。
 
1.整数拆分
  从1,2,3,4,5,6中取出3个互不相同的数使得它们的和等于9,那么一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
  【答案】1+2+6=9;1+3+5=9;2+3+4=9
  2.植树问题
  有一个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钟就敲几下,钟敲6下,5秒钟敲完,钟敲12下,多少秒钟敲完。
  【答案】(6-1)/5=1
  12-1=11
  钟敲12下,11秒钟敲完。
 1.周期问题
  小兔和小松鼠做游戏,他们把黑、白两色小球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
  你知道它们所排列的这些小球中,第90个是什么球?第100个又是什么球呢?
  解答:
黑球
  2.周期问题
  小和尚在地上写了一列数:7,0,2,5,3,7,0,2,5,3…
  你知道他写的第81个数是多少吗?
  你能求出这81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解答:⑴从排列上可以看出这组数按7,0,2,5,3依次重复排列,那么每个周期就有5个数.81个数则是16个周期还多1个,第1个数是7,所以第81个数是7,81÷5=16
…1
  ⑵每个周期各个数之和是:7+0+2+5+3=17 
.再用每个周期各数之和乘以周期次数再加上余下的各数,即可得到答案.17×16+7=279
,所以,这81个数相加的和是279.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