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赛教课的反思
(2014-11-25 08:43:13)
预设效果:容量和深度要符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过程体现高阶思维导学要求。
预设亮点:1、在容量和深度方面要渗透模块内联系和模块间联系,融入时政内容;2、通过设置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核心知识和核心方法(体现高阶思维导学);3、学生自主命题,组织答案。
呈现效果:
好的方面:1、通过知识梳理,让学生纵横知识联系,加强了模块内和模块间的网络构建。如:通过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定位,让学生构建《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与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关系,又引申出《生活与哲学》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和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区别。通过包容性的解读引申出文化多样性,并区分二者的使用。2、能力提升与高考预测层层递进,充分体现出高考对主观题的考查要求即:问题分析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两道例题分析步步引导,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思维提升。3、自主命题后学生能充分展示,教师能进行及时点评和肯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整个课堂紧凑,课堂环节设计巧妙,导学案编写既满足了学生对量的需求,又有一定深度,教师自身的状态调整较好,能对课堂节奏很好把握。
不足之处:1、课堂质疑、生成、落实不多,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本节课的高阶思维导学没有把老师的思维转化为学生的思维,离专家教授提出的高阶思维导学仍有一定距离。2、整体上看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大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课堂控制太紧。
经验与教训:1、好的一节课需要不断打磨,需要反复设计,特别是在关键环节上要有辩证否定精神,直到梳理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思路。2、调动自己才能调动学生,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课堂,关注学生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3、赛教课不能光满足学生的需求,还应当考虑听课人的感受,要稍微增加一定趣味性,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能太专业和单调。4、赛教后能及时总结,认真反思,其实不管取得什么成绩,在赛教过程中还是能尝到在专业领域的成长。
赛教后的一些措施:1、不断梳理每个模块的核心知识、关键问题和重要方法,增强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2、课堂上要正确处理容量和深度问题,处理好面和点的问题。搜集时政与知识的结合点,把学生从课本带到社会,要把赛教课上一些好的措施落实到平时。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不同设问角度的主观题的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