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轴机皇ROBOT:老头玩老头(14)-便利店及ROBOT相机一瞥。

标签:
leica镜头robot镜头街拍青岛robot罗伯特相机 |
分类: 人文抓拍 |
上一篇图文发过之后,有很多朋友对罗伯特ROBOT镜头感兴趣,也有朋友询问罗伯特ROBOT相机。因此再写一篇关于罗伯特相机。您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老头玩老头”可以更方便您的浏览和阅读。
上一篇图文发过之后,有许多朋友对ROBOT罗伯特镜头很感兴趣,还有许多朋友咨询ROBOT相机,其实我也是略知一二,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再把我所知道的ROBOT相机,分享给大家。
还是先讲一个ROBOT40/1.9 镜头下的小故事:
这是一家普通的“24小时便利店”。仅一名售货员,平时挺忙碌的。
这个便利店开在一个写字楼林立的商务区里,周边没有任何居民小区。
写字楼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似乎与发达国家难分仲伯。
小店里的商品,也是与“白领”们的消费档次相匹配的。据说,小型聚餐,生日派对,也有对洋酒的需求。
午后少不了咖啡提提神,这里都是较好的品牌呢。
小店提供座位,有许多热餐热饮,如茶叶蛋,煮玉米,奶茶,现磨咖啡,热狗,三明治,米饭等,还有微波炉自行加热。我看到,早中晚的饭点时分,许多人在这里解决,或者买了以后拿回办公室里用餐。
有一天,无意之中与店主聊天:
Q:生意怎么样?
A:不行啊,一直下降......
Q:怎么个下降法呢?
A:今年一二季度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与前年比下降了15%......
Q:为什么会下降啊?
A:来买东西的人少了呗......
Q:为什么来买东西的人少了呢?
A:大楼里有的公司裁员,有的公司嫌租金贵搬到别的地方去了,有的公司散伙了......。
店主告诉我,前一段时间经常看到楼里的公司搬出去。
哦?!我很好奇。试着几次专门到这里溜达,还真的碰上了一个搬家的,正好就在“便利店”的门前。
不能在伤口上撒盐啊----我看着那些搬家的员工们僵硬的面容,无法去和他们搭讪,再搞点儿什么“社会调查”。
我但愿,这仅仅是“这个商务区”里的特例,或者仅仅是这个城市里的个别现象,而不会是整体经济形势的表现吧。
不过,有的时候还真不需要什么“大数据”,连小店店主都会“告诉”你周围公司企业经营状况的“真相”----你也许就可以对当前某一方面的经济态势做出粗略的判断。
据说我们的克强总理在辽宁任职期间,喜欢通过“工业用电量新增”等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
小中见大,道理是一样的----无论小人物还是大领导。
其实,小店营业额下降,可能还有企业减薪,可能还有网购兴起和外卖竞争等等;可能还有,每到中午会有两辆这样的车子到商务区来现做现卖:
看到了吗?最高档次的煎饼果子叫“全加”,是12元,还用微信支付呢。
这是另外一辆更简易的做饭车。趁着穿军绿色风衣的女孩在等待食物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有许多写字楼白领,吃这样简单的午餐?她低声说,“有钱谁不想吃好饭啊?!”
是啊,振聋发聩的真理!这真的就是好孩子啦----知道量入为出,知道不当啃老族,知道自己可能面临房贷车贷、谈恋爱、维持小家庭及养育子女......现如今这些孩子们也不容易啊!
上面三张照片是去年秋季在这个商务区拍摄的。卖主正在烹饪,我看到她手上拿的是用废弃饮料瓶散装的调味汁,旁边是没有任何标签的散装食用油。更不用说是否有工商税务登记和餐饮合格证啦。这完全是农村赶大集时填饱肚皮的档次,怎么会是高档写字楼里的午餐呢?!
其实,在A7RII上转接ROBOT的老头,可以说是强强联合,相得益彰,且价廉物美。因为这“背照式传感器”转接老头的能力太强大了;因为ROBOT的老头都是赫赫有名的施耐德Schneider镜头中的“军品”;因为ROBOT老头的性价比太好了----如果您用一枚徕卡新头的代价,保证可以足足买上一桌子的ROBOT老头,且覆盖您常用的所有焦段。而我们一般性的拍摄和把玩,还能看出多大的差异吗?
(以上两张图片均为ROBOT 40/1.9拍摄的)
好了,接着说说我所知道的ROBOT罗伯特相机。
1933年,德国出现了一家具有鲜明个性且工艺精湛的相机制造商Otto Berning Co.。其主要产品有Robot I、Robot II、Robot Star和Robot Royal 四个系列,前后达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
因为其军用的背景,因此机身大量使用不锈合金钢和黄铜,重量密度有压手的感觉,非常坚固,且弥久如新。它首创了使用机械发条来支撑连续拍摄,并命名为“ROBOT”----意思是这部相机可以像机器人一样地自动工作。特别是24×24mm方形135mm底片可达到每秒5张的速度,一次性拍摄20张(一卷135胶卷可拍摄 57张照片),好酷啊!
非常遗憾,当年敢于叫板徕卡LEICA的罗伯特ROBOT相机,过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80多年后的今天,还有许多“罗粉”在乐此不彼地“把玩”它,并把它视为旁轴相机中的“机皇”。
ROBOT I型相机是当时皇家空军首选的“航拍专用机”。从镜头的前部可以看到,ROBOT初期的镜头是蔡司为其制作的。
从那时起,许多国家的间谍人员把它作为谍报专用相机。
1939年,ROBOT II 被应用到空军侦察领域,订单量达2649台,被称为“空军机器人II”,从此名声大振,并获得军方更多的大单。
这期间的ROBOT
II,还有顶级大画幅镜头厂家“罗敦斯德”为其提供的镜头呢。此镜头上标示:Rodenstock
Heligon 1:1.9
从ROBOT II 开始,镜头大量的是施耐德Scheider专供的。请看,此镜头上标有Scheider......1:3.5/75字样。
友情提示:不要急于下手,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上述ROBOT I 和ROBOT II 相机,其收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这是1940-1945年的ROBOT
Luftwaffen
这是“明星机器人”系列“Robot Star”。产于1952-1959年。施耐德- kreuznach F2.8 / 37.5mm镜头。并有摄影灯和闪光灯两个接口。
ROBOT ROYAL,是该公司1953年推出的ROBOT系列顶级相机,它可与当时的LEICA M3相媲美,俗称“皇家罗伯特”相机。有24×24mm、24×36mm两种画幅,镜头焦段从24mm-300mm,开发了快速装卸镜头的插刀式接口,并一直生产到1969年。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虑这个系列。
这是我的ROBOT ROYAL。从编号上看,比上面的要新。
你看,相机左上角的“连拍”和“单拍”旋钮也不同,而且旋钮正面从上至下有三排标记:第一排是红色的皇冠,第二排是ROYAL字样,第三排是36(说明不是24×24mm的)。
既然说到了“连拍”和“单拍”旋钮,下面有3段小视频,您一看就明白了:
播放 |
00:00 / 00:13 |
全屏
386K
这是上弦的情景。
播放 |
00:00 / 00:10 |
全屏
296K
这是“连拍”的情景。
播放 |
00:00 / 00:06 |
全屏
173K
这是“单拍”的情景。
ROBOT相机还有一个“暗道机关”,就是将已经拍摄的胶片收纳进一个纯铜制作的暗盒里,即使在恶劣的战争环境或其它意外,致使相机后盖打开,已拍摄的那一部分胶卷会安然地躺在这个暗盒里得到保护。
上下图片为暗盒的特写。
高等级金属材质的打造,使得ROBOT ROYAL机身成为当时同等级相机机身中最重的:
请看,ROBOT ROYAL机身重达734克。当年的LEICA M3 是595克。
ROBOT ROYAL+40mm/ f1.9。富士NEOPAN 400。
ROBOT ROYAL+40mm/ f1.9。富士NEOPAN 400。
如果您还想要深入了解ROBOT的话,这两个链接可能帮到您:
http://www.leitzmuseum.org/CameraMakes/Robot/Robot.html
http://corsopolaris.net/supercameras/robot/robot.html